東離仁是十幾名子弟軍高階將領中的一位。
他的作戰能力,在十幾人中,也算是能夠往前排的,正因為如此,他才會被帶到這裡來。
東離鷹對他也算是寄予了厚望,用一萬人去突擊蘇城,就算蘇城的兵力全出,可也是城堅之地。
想要用一萬人奪下來,可需要很強的能力。不過,東離鷹相信東離仁有這個能力。
就這樣,東離仁帶著手下的部隊趕往了蘇城,而蘇城的主將則帶著手下的五萬人趕往了揚城。
他留了二萬人在蘇城守城,以二萬的兵力,想要守住蘇城,就算是守不住多久,但是,卻也能夠守到蘇城主將得到訊息之後回援。
因此,蘇城主將對蘇城這邊倒也並沒有擔心,他覺得子弟軍怕也沒有能力和兵力來對蘇城進行圍攻。
揚城這邊,東離鷹始終沒有半點攻城的意思,他只是守在城外,等待著打援點那邊的情報。
他必須得等到打援點那邊開始了,這邊才開始,他可不想在這邊多費時間。而且,他也找到了以最快速度攻下揚城的方法。
時間一點點過去,大約二天時間過去,在打援點等了一天的南明徵,終於看到了蘇城援兵的身影了。
遠遠望去,蘇城援兵足有五萬人之眾。而讓南明徵驚異的是,五萬之眾的蘇城援兵,竟然分成了三個梯隊行進著。
他們首尾相顧,形成了互相照應的態勢,這個態勢讓埋擊戰變得有些困難了。
因為,一旦在前方進行伏擊的話,就會驚動後方的部隊,到時,後方要是不援前方,轉身就走的話。
那這邊怕是會遇到麻煩,到時,想要進行再次圍截,就不太可能了,而且,脫出包圍圈的敵人,很有可能會轉過頭來對他們進行反圍剿。
那時,別說是進行伏擊了,就他們這二萬人,很有可能反過來被他們給吃掉。
南明徵看到此景,眼裡露出一股深思。他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將所有來援之敵全都留在這裡。
絕對不能給對方佔據主動的機會,而最好的辦法,就是想方設法將敵人的三軍給切割,然後,再分離,最後,製造混亂。
只要讓他們亂了,那三軍想要進行反圍剿就難了。那時,就算是不能將所有的敵人吃掉,卻也能夠將大部分的敵人吃掉。
只不過,這樣做的話,可能就要給東離仁那邊製造麻煩了。混亂的敵人第一反應肯定不會是再去支援揚城,而是轉身逃跑了。
想到這,南明徵眼裡露出一股決然,無論如何,他都得將這五萬人留在這裡。
就算是留不下來,但也絕對不能讓太多的敵人迴轉蘇城,這樣的話,也能讓東離仁那邊減少壓力。
南明徵找來了一名傳令兵,他讓傳令兵傳達了自己的意思,那就是東離仁在進攻蘇城之時,也做好了蘇城援兵潰敗回去的準備。
隨著傳令兵的離開,南明徵再次做出了戰略調整。他將二萬人再次進行了拆分,除了攔截後路的五千人不變之外,剩下的一萬五千人,則分成十隊,每隊一千五百萬。
南明徵給他們下了死命令,不管如何,他們十隊人,要將敵人的三軍分割成為十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