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無患再一次想到了被青丘山上的山神支配的恐懼,想起來人家沒拿他當回事,當初的那一下只是一個小小的教訓罷了。
否則,他再一次出現的時候,就在青丘山附近,做為山神李無患不信人家不知道。
親眼見識到山神,以至於才讓李無患足以沉默。
可是沉默之餘,讓他想到了關於山海經上的記載。
說南山經一系山神。
為鳥身龍首。
這是山神的長相,除了山神的長相之外,就只記載山神腳下墊著白茅草,就這些,再無其他的關於山神本身的東西了。
涉及到神,連山海經都不會進詳。
但是還有一件與神與人有關的東西。
這個就是關於山神的祭祀之法。
關於山神本身的描述,甚至都沒這行字眼多。
說,山神:其祠之禮,毛用一璋玉瘞,糈用稌米,一璧,稻米,白菅為席!
大概的意思就是:祭祀山神的儀式就是把畜禽和璋,一起埋到地下,祀神用的是稻米,和一塊碧玉。
神的坐席是白茅草。
白茅草沒什麼好說的了,這一點李無患算是見識了。
之前青丘山山神坐下便是。
真正讓李無患想到的是,山海經之中為什麼單單記載了關於山神的祭祀之法?
還寫的那麼詳細?
不知道為什麼,李無患忽然感覺,他想要能開啟山海經剩下的部分,這祭祀山神這一步,不可缺少。
或者一開始就錯了。
一開始該做的就是祭祀山神。
只有把這些山神全部都給祭祀了之後,才是正確的開啟山海經其餘內容的部奏。
這種想法不可抑制,息息相關。
當這樣的想法生出來的時候,讓李無患是心跳如雷。
想要迫不及待的就這樣去做,可是想到他剛得罪了山神,現在要去祭祀?
“這裡又不是青丘山,山神雖然都一樣,但是並不是青丘山的山神!”
李無患忽然想要試一試。
這種衝動出來擋都擋不住,他雖然懼怕山神,但是心存僥倖,覺得,只是祭祀,山神應該不會把他怎麼樣的。
況且這又不是同一座山。
索性李無患等不及了,祭祀山神該用到的東西他又沒有,他趕緊出了山海經,找到了楊揚陽。
他跟楊揚陽說了一系他所要的東西。
“玉璋?”
所謂的璋,也是玉的一種,只不過是縱向分成兩半的玉器。
兩者可合二為一。
就像是電視劇裡面常演的半片月牙形的玉,掛在小孩或者什麼人的身上,最終兩塊合二為一得一相認。
那便是璋。
除卻璋之外,李無患還要了其他的東西。
“稻米牲畜?”
這一點很是讓楊揚陽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