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間,饔人端上來了一些簡單的食物。
每人面前的案上,均放著一陶簋,裡面盛放著煮熟的粟米。
簋是一種煮熟飯食的器皿,上半部分像一個大碗,圓口,有兩個耳朵。
下面亦有圓形的足,將上半部分托起來。
簋的旁邊,放著幾個高足圓盤,名為“豆”。
裡面盛放著一些肉乾、醃菜、醬肉。
從簋裡盛出來的粟米,也可以放在豆中食用。
辛又、凡乜二人的身後,各站著一名小奴,手中拿著盛酒的瓠做的瓢,用來盛酒、倒酒。
飲酒的器具,卻是兩隻精緻的青銅觚。
“凡君,今日我們就不要這些繁複之禮,只求暢談一番,如何?”辛又道。
凡乜拍了一下手:“再好不過了!”
二人擯退左右,自己拿起了銅觚。
“哎……辛氏衰敗,如今也只有這兩隻銅觚,能讓人想起先祖的威威赫赫了。”
辛又不禁感慨。
這兩隻銅觚,可是辛氏的傳家寶,一般不會拿出來。
凡乜笑道:“同為從王七姓,我們凡氏何嘗不是呢?”
說著,二人舉起了銅觚,各自飲了一口。
辛氏、凡氏在宗周(西周人的自稱)之時,封地都在當時的王畿之內,歷代都是王氏重臣。
平王東遷,有七姓(族)隨著平王一起遷徙到了如今王畿之內,但是卻逐漸衰敗了。
凡乜也是凡氏大宗,如今和辛又一樣,不過是一個公邑的大夫。
“先父一心想讓我們辛氏重歸廟堂,可是辛氏離開內朝太久,想要回去談何容易。”
這個時代,出身幾乎決定了高度。
辛又和凡乜是小貴族,當個溫飽不愁的邑大夫可以。
但是想到王室內朝位列三公,卻很難了。
那些位置,都是王畿內最強大的諸侯國國君擔任的!
比如劉公、單公。
凡乜道:“辛君,你們辛氏至少在遷都之後仍為史官,而我們凡氏……”
說著,凡乜苦笑一聲,搖了搖頭。
東遷之後,凡氏的境遇比辛氏差很多,很快就成消失在了史冊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