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又也不想白白浪費國人的生命。
正面作戰,和戎人戰鬥一個晚上是不可能的。
但是想一些辦法拖延一下的話,倒可以試一下。
兵不厭詐!
當然,在這個時代還沒有這句成語。
那位說出“兵者,詭道也”的兵家至聖孫武,正在東南的吳國,幫著吳王練兵,準備給伍子胥復仇呢。
到了這個時代,人們早就知道“國容(國禮)不入軍,軍容(軍禮)不入國”的道理了。
在作戰的時候,也會有一些奇詭之術出現。
魯隱公五年,鄭國偷襲衛國和南燕。
圍鄾之役,楚軍詐敗,大敗鄧師。
城濮之戰,更是晉國施展謀略和戰術的舞臺!
而此後晉國的借道虞國攻打虢國,早就成為了後世流傳的經典戰例。
至於一些戰爭中流傳下來的故事,那些在戰場上遵循“國禮”之人,也是時有發生。
畢竟受到嚴苛教育的貴族,有些人並不認同“國容不入軍”這樣的觀念。
他們認為軍事行為也是國家的一部分,自然要進行“國禮”。
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車。
見到對方國君,還要下車行禮,就是在戰場上踐行“臣待君之禮”。
只是這種將“國禮”用在“軍禮”上的行為,即使在當時也是遭到了人們的詬病。
畢竟這可是打仗,過度拘泥於禮法無異是在玩火。
郤至見楚子必下車之事,雖未美談,後來卻也成為了政敵欒書攻擊他的罪狀……
辛又身為一個穿越者,自然沒有那麼多條條框框的束縛。
他只是想保住辛邑,然後好好的活著。
那麼後世人們積累出來的各種謀略,自然要盡情的使用在這個時代了。
“我的意思,並不是要女人和小孩上戰場,我只是想讓他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辛又心中,已經想到了一個計策。
這個時代已經有了各種戰術,但是畢竟還處於春秋時代,各種奇謀詭計,比起後世那些職業的軍事家來說還要差得遠。
辛又慶幸自己還算一個歷史愛好者,知道很多以少勝多的故事。
只是不知道初次實行,能不能得到奇效。
“女人和小孩能做什麼事情!”
尹榮不屑一顧:“最多也就是幫忙運送一些物資罷了。”
“我就是要讓他們運送物資。”辛又道。
“運送物資?運送到哪裡去?送給戎人?哈哈……”
尹榮自以為很是幽默,笑了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