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軍心,又有錢才,當然不愁搞不起產業。
秋冬季計劃大賣蜂窩煤。
已經找到去北邊收煤的商路,春夏季可以以低廉價格買大量碎煤回來。
李鐵柱已經在自己指導下,做了幾個蜂窩煤模具出來,
然後把碎煤與黃土接近1:1參在一起,然後澆上水,把它們攪勻。接下來用磨具打煤,形成蜂窩的樣子,最後一曬乾,這就是蜂窩煤了。
只需招幾個手腳靈便、老實可靠、能幹體力活的工匠,便能量產蜂窩煤。
雖然大明時期百姓拮据,但小冰河之下越來越冷,煤的價格比糧低廉不少,在京城有相當可觀的市場。
現在是春季,正是低價積攢原材料的時候。
除了蜂窩煤,還可以搞點的奢侈玩意。
王宏宇笑著問李鐵柱道:“齒輪模具你研究得怎麼樣了?”
“哥,齒輪這玩意真不復雜,倒是模具有點意思,用它做的東西,尺寸都一樣了。”
李鐵柱開始鑽研起來。
......
京城前門大街一處豪華酒樓。
吏科給事中姚宗文和順天巡按劉廷元,在二樓連著包了三個包間,清空兩旁的,在中間那間商議對策。
浙黨各個官員也是有分工的,言官姚宗文擅於雄辯,是搞事情開嘴炮的。
而這個劉廷元是御史,管調查取證和審判,當年“梃擊案”一開始就是他主管,在歷史上留了不少筆墨。
此時他開口道:“土兵調查與審問的事情,我本來都準備好了,怎麼又牽涉到了浙兵,還最後變成這個樣子?”
劉廷元現在是順天府巡按,按照原計劃就是姚宗文搞事,劉廷元調查審問,首輔方從哲拍板,一下子就能給熊廷弼增加罪名。
可結果……
“已經發生的事無法改變,高學儒、王學書這些人都不可靠,唯有同鄉才能靠得住。”
東林黨、浙黨這些都屬於朋黨,而不是近現代的團體,所以往往靠著同鄉、同門、同屆來保證利益關係。
劉廷元管御史,已經調查到一些情況,分析道:“聽說,是川兵從中作梗,特別是周敦吉和張神武,把王學書和高學儒給騙住了,是他們攪了我們的局。”
姚宗文嘆了口氣:“應當是這樣,這寫川兵和白桿兵都是熊廷弼器重的,本來就要搞他們,現在仇上加仇了。”
“可現在沒什麼突破口,連薊鎮也沒我們的人了,為之奈何?”
“大人,有情況。”
包間外,姚宗文的書吏稟告道。
“進來直接說吧。”
書吏進來後低聲稟告了一些內容。
姚宗文和劉廷元愣了好一陣,隨即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