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中。
兩隻花雲母拉著方寒,就好像是狗拉雪橇一樣,在海下狂奔了十幾公里。
方寒這時才注意到,許多花雲母除了母貝潛水器以外,居然還拖著一隻白色圓筒。
圓筒的直徑比成人大腿略粗,長度則接近四米。
方寒仔細看了幾眼,暗暗嘀咕道:“這玩意該不會是玄兵吧?”
讓花雲母拖著玄兵在海里發射,聽著有點惹人發笑,可是以那幫匠師的德性,只怕真幹得出來。
舉一個例子。
初代蓮花玄兵問世後,匠師們腦洞大開,設想出了許多發射方案。
其中之一就是——戰鷹飛抵目標海域後,先將戰士連同玄兵一起空投到海里,再由戰士操控玄兵攻擊深水區域的敵人。
匠師們的想法倒是有理有據。
海洋就是海怪們的天然防禦層,只要它們潛到較深的區域,戰鷹軍團拿海怪完全沒辦法。
倘若對蓮花玄兵做一定的改進,使其變成“魚雷式玄兵”。
讓戰士們乘坐簡易載具攜帶著玄兵,再將其空投到水面,戰士便可以使用玄兵攻擊水下的海怪。
可在水面起降的“鷺鷹”,正是匠師們設想的配套飛行器。
可惜的是,這一方案遭到了各個軍團統領的強烈反對。
反對理由也很簡單。
海洋畢竟是海族的地盤,將少量戰士空投下去,萬一撞上了大群海怪,這不是肉包子打狗嗎?
有趣的是,倒是關於鷺鷹的設想,得到了廣泛支援。
這一新式戰鷹順利的研發成功,各個戰區裝備了不少鷺鷹,主要用於水面搜救任務。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
這也算是“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
此時。
方寒想了想,索性直接問了出來:“兩位女士,這是一種新玄兵嗎?”
兩名花雲母回頭瞄了一眼,一齊點了點頭。
這是肯定的回答。
其中一名花雲母,還使用結結巴巴的萬昊語言解釋了一句:“這……這是雲……雲母玄兵……是專為我們……發明的玄兵。”
方寒唸叨了一句“雲母玄兵”,若有所思。
以他如今的見識,立即就聽了出來,雲母玄兵的背後,大機率隱藏著許多彎彎繞繞。
首先。
新玄兵以“雲母”命名,顯然存在著拉攏花雲母的意思。
其次。
一旦花雲母開始使用引導式玄兵,她們一定會徹底依賴上這玩意,就像是上了癮一樣。
這可不是瞎說。
因為引導式玄兵實在是太方便了,如今的東黎戰區沒有了玄兵,都不知道怎麼打仗了。
而萬昊族掌握著玄兵的大規模製造能力,一個脫離不了玄兵的海族,豈不是等於是牢牢掌控住了?
總之。
狡猾得很!
接下來的路程。
花雲母們一路潛向了深海。
方寒沒有再說話,只是安安靜靜的觀察著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