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羽張了張嘴,最終決定找機會去一趟鯨墟,親自瞧一瞧。
之後小羽又向防風祭詳細打聽了上古人族大帝的事兒。
結果讓她有些失望。
或者說,她的“五帝濾鏡”碎了大半。
在“人族五帝時代”,是氏族首領聯合共治天下。
所謂為賢是舉的“帝位禪讓”,完全和屁民無關,只是在各大氏族首領之間選拔。
而且是在最強的幾大氏族中選拔。
大禹來自“夏后氏”。理論上,他在當大帝之前,地位該與防風祭老爹平等,但夏后氏與防風氏不是一個級別。
防風祭父子只配給夏禹打下手.明明夏鯀已經把事搞砸了,被天帝“雙規”,可夏禹還能繼任老爹“治水專案總工程師”的位子。
這要是沒有深厚的背景,只靠才華與品德,能成?
還有夏禹的兒子夏啟,直接終結了禪讓制只能說,早在夏鯀時期,夏后氏已有了問鼎天下的實力。
其他人族大帝之所以老老實實禪讓.至少防風祭的表現,小羽看在眼裡。
這廝直言不諱:當年要是有如今的實力,他就去當大帝了。
防風祭不是說自己如今品德多高尚,能夠“德配其位”,只說實力。
實力強大到足以以理服人,將不服者踹翻。
活脫脫的蠻子作風沙丘部落就是這麼選頭人的。
不過,“五帝濾鏡”雖然破碎大半,小羽心中的“人族濾鏡”增強數倍不止。
人族大帝的禪讓,或許涉及私下的權謀與利益。
可人族作為一個整體,卻遠超小羽想象的團結與偉大。
在講述“大禹治水”的過程中,防風祭或許有意淡化殺父仇人大禹的作用,但他的確指名道姓,講述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
“鑿山挖河”簡簡單單四個字,卻是人族用青銅器,硬生生鑿出來,挖出來的。
沒有神靈幫忙,沒有仙人相助,就是各氏族聯合出人出力。
比如防風氏。
防風祭全族也才四千多個巨人。
總計三千巨人,有男有女有老有少,都參與了鑿山挖石。
十多年時間,活活累死了八百多個壯丁。
防風祭說出這段經歷時,語氣中只有沉痛,沒半點怨言。
因為別的氏族也是如此拼命。
比如夏后氏。
夏后氏獻出了最多的糧食、人丁和青銅器,也死了最多的人丁。
在眾部落中,夏后氏損失最大。
大禹之所以三過家門而不入,不是因為他多高風亮節,而是大家都如此——這是防風祭的原話。
聽著防風祭講古,水遁持續了大概一天半,來到一片灰濛濛的大霧中。
“這霧氣不正常,防風兄,你小心——”
小羽剛發出警告,防風祭便解除了水遁,重新變成三十多丈高的巨人。
“開門!”他朝著濃霧深處大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