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羽搖頭道:“我若去了靈山,理應屬於燃燈佛祖門人弟子。
但親傳弟子,我不敢妄想。
目前我只是經由赤鳩羅大師主持,拜了燃燈佛祖為佛爹。
拜佛爹是顯示敬意,有攀關係之嫌。”
三老也瞭解天門鎮最近流行起來的“拜契爺習俗”。
拜契爺是表示渴慕崇拜之情,師徒則是已確定的關係。
張公道:“羽仙子提醒了我們。當日清剿柺子山鬼國,蜀東英豪固然是主力,梁河鄉當永世名記諸位之恩情。
可佛祖也的確降下聖蹟,幫忙度化了陰鬼。
我們不能忘恩負義。
不如再建一座寺廟,專門供奉燃燈佛祖和地藏王菩薩。”
小羽擺手道:“千萬別另外蓋廟。首先,神祠的主題是‘柺子山剿鬼’。
為佛祖建廟,有千千萬萬個理由,但這一次,理由只有一個。
既然是為了一個理由入廟,就不要分開。
其次,當初設立營寨的位置,背山靠水,風水絕佳。
如今成了神廟之地基,更是一塊寶地,別的地方不如它靈驗。
最後,燃燈祖師不是單人入廟,此次的主題是‘燃燈傳法,羽鳳仙以燃燈度亡經超度陰兵’。
我們紀念的只是這一主題。
攀佛祖的關係,誰都願意,但亂攀關係,攀不上啊。
這一主題則是真實的故事,是梁河鄉與燃燈佛祖的真實紐帶。”
三公既是尷尬,看小羽的眼神又滿是欽佩。
“攀佛祖關係”這話,赤果果揭露大家的心思。
太直接,太粗暴,太讓人害羞。
但她的“主題論”和“真實紐帶之說”,卻讓三個老人精大開眼界、豁然開朗。
任何營銷都抵不過一個好故事,更何況這個故事是真實的。
世上寺廟那麼多,你隨便建個燃燈佛祖廟,有什麼用?佛祖會看一眼,信徒會覺得寺廟特殊?
“柺子山剿鬼紀念堂”就完全不一樣了。
它是“紀錄片”,是真實的。
佛祖真的顯聖,幫了梁河鄉村民!
這是一條佛祖都無法否認的真實紐帶,他們可以攀,她其實也想攀。
她沒說什麼佛祖偉大、佛祖教義如何。
偏殿兩座神像也只一個主題,只說她用佛祖的“度亡經”超度了陰兵。
三公不說話,只難掩激動地起身,又朝小羽拜了三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