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來以為這新聞釋出會就是針對蓬來未來的一些情況說明來進行的。
其實以安布雷拉的強大,雖然蓬來依然還是海上‘船舶’,但其實已經得到了各方面的預設。
反正位置也不算敏感,人家實力這麼強,也沒佔別人的地盤,就自己造了一塊在附近,自然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關於那外星隕石的事,其實這段時間同樣也一直熱搜不斷,一直和‘星空杯’不相上下的。
除了因為擔憂會出現當初紐約入侵那樣的情況外,還有著sx公司頻頻展現他們的技術圖紙,並播出了實驗室中火箭發動機的捆綁與操控。
還有著和某歌合作,調動‘唐吉坷德’的算力進行模擬的順利。大有一種對付外星人捨我其誰的態度在裡面了。
就是想要施壓要到更多的經費。對於這一點,其實也有不少人都在關注的。
特別是被大漂亮畜牧的那一批人,憋的太久了,這一次滿世界的‘激動’‘這才是文明’‘慶幸科技掌握在文明手中’。
聲勢相當的浩大。甚至如今大有一種,乾脆其他人也別發射了,所有的錢都用來資助sx公司,集中力量做到最好的聲音在不斷的流傳。
外星人都來了?難道還不團結?各種道德制高點的綁架,各種發聲。連帶的sx汽車的股價都狂飆了起來,在如今這動盪的經濟當中成為了一股清流,在安布雷拉沒上市沒公開財務的情況下,讓馬斯拉一躍來到了明面上的世界首富位置。
因為安布雷拉一直都沒在這件事上進行絲毫回應,加上很多媒體也已經三番五次強調了‘質量投射器’的限制。
所以各方面都下意識的認為安布雷拉並沒有自己的火箭,就算研發能力強,臨時來也比不過sx公司。
外星人還有不到一年就要到了,時間上來不及!也正是如此,這一次才會讓sx公司那邊獨佔鰲頭。
然而哪裡想得到,在這次記者釋出會上。明明只是宣佈了一下蓬來未來的一些簽證和定居情況,列出了詳細的條條框框。
回過頭來竟然只是用順帶的方式,最後介紹了一個如此恐怖的超級專案!
隨著釋出會結束之後,全球都引起了一片譁然。這又是一個本來只存在於理論中的超級科技!
因為太空電梯的原理可以說異常簡單,中學的知識就可以輕易的看懂安布雷拉的圖紙並進行理解。
然而這裡面的難度卻是讓這個行業的人都頭皮發麻。一位著名的nasa退休航天專家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發出了感慨道
“雖然安布雷拉一直在製造奇蹟,讓我這幾年就感覺自己是個麻瓜,那質量投射器更是神乎其技的改變了整個航天界,但面對這太空電梯的規格,還是差太大了!原來,質量投射器的最終目的,只是為了太空電梯!”這位專家並沒有質疑安布雷拉,因為這家公司到現在真的從未吹過牛!
以前質疑過,都被啪啪打臉了,而當這種‘一貫正確’的勢出現後,就不會再有質疑,這就是一種信心乃至於信念!
哪怕,在從業者眼中這個工程再誇張都是如此。為了這個,還有一些節目邀請到了一些知名專家進行相應的提問和講解。
大漂亮一家以‘敢說真話’聞名的採訪節目中,就出現了一位航天專家。
開局主持人就相當犀利的對那位專家問道
“我想請問一下博士,安布雷拉的計劃可行性有多高?成功率有多高?”面對主持人的凌厲提問,那位專家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輕巧的說道
“安布雷拉這家公司大家都知道的,目前來說,他們擁有著發射的質量投射器,有著超強的工業機器人,還有著超強的連線材料,所以理論上他們已經擁有了建造太空電梯的全部基礎。”
“全部基礎?也就是說可能性很高?”主持人反問了一句。
“怎麼說呢,如果是其他公司,還需要克服的問題依然還有不少,但對方是安布雷拉的話,那我的答桉是肯定的,可能性很高,而且我也希望能夠成功,這將是人類航天史上的里程碑。”聽到這麼說,主持人稍微就有點不樂意了,隨後開口道
“噢,里程碑?其實太空空間站很早就有了,現在也一直都存在著,而我們已經有過登月,有過火星登陸車,這些才能算是里程碑吧?這太空電梯能和這些的意義相比嗎?”而那位航空專家聽到主持人這麼說,卻是不由啞然失笑
“你可能有些誤會我的意思,我說的里程碑是獨一檔的,其他的成就都無法相比,因為太空電梯如果能夠成功,那將成為人類探索太空的橋頭堡。”似乎是為了解釋一下,航空專家繼續說道
“大家應該都對安布雷拉兩萬顆衛星的發射很有印象。”
“對,質量投射器的確厲害,這麼短的時間就能發射這麼多,不過最近關於質量投射器的科普也很多,這種取巧的方式對材料要求極高,而且不可能載人,發射的東西也有限制。”主持人立刻拿自己補回來的知識快速說到。
這其實也是sx公司拿出星艦計劃後能得到如此多追捧的原因。因為方向和擅長點不一樣!
對付那飛來的外星來客,的確不是安布雷拉的質量投射器能夠做到的!
“這就是我之前說的因為公司是安布雷拉才有成功機會,雖然他們的質量投射器的確有著諸多限制,但不可否認的就是地球軌道投射能力他們是最強的,沒有之一,其他所有方面打包加上都沒辦法與他們相比。”不等主持人開口,他便繼續說道
“所以,如果安布雷拉研發出了一種能和他們衛星互相聯動的太空工程機器人,再配合不斷地面發上打包的模組和材料,慢慢在太空相對靜止的無重力環境下完成組裝,那這個速度也會是很驚人的。”說到這裡,這位專家又頓了一下,舉了個例子
“比如東方的一個工程隊,開發出了一套模組化的建築模式,先把各個模組造好,然後拼積木一樣的拼起來,可以七天的時間就建造一棟摩天大樓,這還是在地面的重力環境下完成的,在太空中理論上將更加簡單,只要安布雷拉有足夠的儲備模組,速度會快到讓人驚歎的……”聽到這位專家這麼開口,才是開啟了主持人的新思路,不由發出了一聲驚呼。
“那,那為何會說是今後探索的橋頭堡呢?”
“因為太空電梯能做到質量投射器所做不到的事,當完成了電梯的連線之後,可以低成本的將人員也運送到太空,然後一些更加精密的儀器、裝置也是如此,將原本低效率的火箭發射器完全淘汰,換成電力源源不斷的運輸,然後在太空組裝火箭、飛船……”話說到這裡,著實就讓這位主持人也完全明白了過來怎麼回事。
其實各種太空發射任務,最主要克服的還是地球本身的引力!而抵達太空軌道之後進行的移動還有能量消耗,卻是比大氣內要少的多。
假如今後的探測火箭、飛船都直接在太空電梯完成組裝並使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