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將軍說得不錯,應當給予荊人一次痛擊。需要增兵至百萬。丞相以為何?”
“君上,如今荊國鴨兒關守兵二十多萬,若要破城需要三倍多的兵力可完成。如此直接硬攻,這是我雁國不可以承受的。
況且增至百萬,這需要清空全國之力,全民皆兵得不償失。
如今雲國、昌國、坤國又在虎視眈眈,意圖稱霸。
我們為了一個荊國,犯不上!”
聽丞相說完後,雁穆公洛丹略微有些不服,道:“荊國此舉,就這麼放過他們嗎”
丞相喬瑜又道:“君上,老臣並不是此意。臣以為當與荊國議和,讓他們賠償戰爭損失,歸還俘虜。以武力相逼,對方必然屈服。此消彼長,將來有的機會收拾他們”
雁穆公洛丹聽後,頗為認同。
雁國一直來確實如此做的,周邊大小諸侯國,皆是戰敗後賠償金錢,或者賠償城池。
於是,雁穆公洛丹決定採納丞相喬瑜的建議,與荊國議和。
他派遣使者宣葉前往鴨兒關,與中將軍嶽恆商量,並向鴨兒關荊軍傳達了雁國議和的意願。
張鄴餘毒已經清楚的差不多,傷口還未復原。
當接到雁國的議和條件後,他與白遠、吳羅剛、袁捷、公孫知等人商議。
他們一致認為,雖然荊軍在鴨兒關取得了勝利,但長期戰爭對雙方都會造成巨大的損失。
如果能透過議和解決問題,不失為一個明智的選擇。
張鄴當即令人回覆雁國的使者,表示願意接受議和。
雙方約定在鴨兒關外的一片空地上進行談判。
談判當天,張鄴帶領白遠、吳羅剛、袁捷、公孫知等人來到約定地點。
雁國的使者宣葉與中將軍嶽恆已經在那裡等候多時。
雙方互相行禮後,開始了談判。
雁國的宣葉首先提出了議和條件:荊國必須賠償戰爭損失,包括被劫走的糧草和物資。
同時,歸還二十五萬降兵,還有交出上將軍旬佸。
否則,雁國將繼續發動攻擊。
張鄴聽後,微微一笑,說道:“貴國的條件似乎有些過分。
這場戰爭是貴國先挑起的,我們只是被迫反擊。
如果貴國真的想要議和,就應該拿出誠意來。”
雁國的宣葉聞言,臉色一變,說道:“那你們想要什麼?”
張鄴緩緩說道:“我們的要求很簡單:第一,兩國互不侵犯;第二,二十五萬降兵是自願跟隨我們的,不給;第三,我可以先交出上將軍旬佸。”
說畢,便讓人將旬佸押了上來。
上將軍旬佸一看到宣葉和中將軍嶽恆,自然激動萬分,猶如見到失散多年的親人。
然而中將軍嶽恆卻冷眼視之,道:“叛將旬佸,君上已經誅殺你三族,這次必然把你捆到王廷治罪。”
“什麼?”旬佸震驚不已,不敢置信地看著嶽恆,聲音顫抖地說道:“我……我何時投降了啊!你們不能這樣對我!”
宣葉和中將軍嶽恆都不再理會,也沒有接走旬佸。
雁國的使者宣葉氣道:“按張元帥此話,這次議和就沒有可談的。張元帥應該拿出誠意,歸還我二十五萬雁人子弟”。
張鄴搖頭,硬氣地說道:“那就請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