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二的一生其實就是充滿了鬥爭的一生。
先鬥天,再鬥地。
鬥過父兄,鬥過弟。
最終,才鬥來了他眼中的盛世大唐。
換句話來說,他這一生,最不怕的就是鬥爭。
哪怕如今要和自己的兒子鬥,他也不以為意,相反,他鬥志昂揚。
李承乾越是表現得優秀,他越是充滿了幹勁兒。
房玄齡他們覺得李承乾風頭過盛讓李二起了一些別的心思,事實上真是這樣麼?
不,不是這樣的。
李二這個人,最不怕的就是與人爭鋒。相反,要是沒人與他爭鋒,他還有幾分高處不勝寒的感覺。
只有繼續鬥下去,他彷彿才能找到繼續下去的理由。
在過去的一年,我們只知道李承乾做了什麼,很少講李二做了什麼。
那麼現在,我們來回憶一下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李二究竟做了些什麼。
總的來說,在過去的一年,李二一共做了三件事。
其一,恢復農業。
其二,振興文教。
其三,重振商貿。
這是在過去的一年之中,李二著重做的三件事。
之所以說是恢復農業,說到底還是因為他繼位的幾年以來,連年天災,著實有幾分名不聊生的感覺。
好在今年算得上是風調雨順的一年,各州各縣都沒有大的災情上報。
作為一個農業為主的國家,前幾年的災荒也是讓李二頭疼不已。
不過自從去年以來,這種局面總算得到了好轉。
國庫裡的糧食不說滿坑滿谷,但至少不拮据。
至於振興文教,那是藉著李承乾便宜的紙張順帶做的。
別看是順帶做的,但對於李二而言,這件事卻是僅次於農業的國之重事。
歷朝歷代其實都是如此,填飽肚子之後,那就是精神文明建設,再加上當下的特殊環境,振興文教也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任何一個帝王或者說任何一個執政的朝堂,但凡是有那麼一丟丟的遠見,都不願意看到少部分人把持文教,這對於一個國家而言,並不是什麼好事。
當然,振興文教的路還長,也絕不是一年半載就能看到成效的。
對於這一點,大家心裡都清楚。
不過如今尚文之風鼎盛,藏書樓每日也是人頭攢動,一切都在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大可說一句,未來可期。
最後便是重振商貿。
在這件事上,李二確實是佔盡了便宜。
本來剛經歷幾年的災荒,加上立國不久,國力尚且還在恢復之中,商業雖然有,但很侷限,可因為李承乾折騰出來的那些物什,倒是刺激了一下商業的發展。
李二自然不會放過這樣的機會,所以在過去的一年,他大肆鼓勵商業的發展,還別說,真讓他做出了一些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