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故事當中的大前提之下,是發生了災難泥石流,儘管現在這個季節,不可能有什麼泥石流,這可能會發生其他的古怪的事情。
經過查詢了一番,發現有這麼一個故事的劇情和之前的恐怖故事差不多。
根據新聞報道,今天下午3點多鐘,在高速公路上發生了連續車輛衝撞事件。
其中最危險的是一輛載滿了危險氣罐的大卡車。
伴隨著卡車的爆炸,在整個高速公路完全塌方,當時的十幾輛汽車當中無人生還。
這是今天下午的報紙,頭條各大新聞均有報道。
雖然這不屬於自然災害,我覺得這裡就是故事的起點。
接下來我必須要找的就是故事的主人公。
這幾天我什麼都沒幹,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跑到這個高速公路旁邊,如今高速公路早就已經被全面封鎖,因為爆炸的原因導致公路塌方,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整個高速公路都有交警進行封鎖檢查。
在這段時間裡面始終沒有看到有人過來過,也就只有我自己每天來到這兒,望著空蕩蕩的馬路,時間一長旁邊的交警甚至過來安慰我,以為我是死者家屬。
我隨後打聽了一下,結果發現這裡路況比較危險,平常是不允許死者家屬來到這裡的,而且真正的受害者屍體早就已經轉移到了太平房這裡不過是事故現場而已,已經沒有了當初的痕跡。
就這樣來來回回的去了幾天,我發現我不能這樣繼續下去了。
否則的話,一定會讓那些警察感覺到懷疑。
隨後我放棄了繼續跟蹤,我覺得這件事情不能這麼著急,但是之前電腦裡的故事我是記住了。
透過這第三起事件,我總結了一個規律。
每當出現恐怖故事,那麼接下來在現實當中就會有人被選定為故事的主角。
這個主角可並不像電影那樣成大英雄反過來這個主角反而會成為受害者。
同時按照這個規律來算,現實當中發生的事情和恐怖故事裡面的劇情有雷同之處,但並非相符。
我之所以選擇在這車禍現場檢視,就是因為如此,比如說在故事裡面發生了泥石流,屬於自然災害,在現實當中出現了連續性的車禍,也屬於一種災害性的。
因此我才決定這裡會是問題的啟發點。
不過這幾天我一直沒有聯絡編輯,這傢伙也沒給我打電話,我準備去問問他怎麼辦。
接著我就打了一輛計程車回到了編輯的公司,結果到了這家公司的時候,卻發現周圍的員工哭得梨花帶雨。
在大門前拉了長長的白布條。
甚至這個科技報紙將近在一週之內全部停刊。
看到這一幕我抱著好奇的心走了進去,結果這才知道那個編輯已經死了。
更要命的是,之前那起車禍裡面,有一輛寶馬車就是這個編輯的,當時對方開著車輛去拜訪朋友,結果誰知道在高速公路上出現了連環車禍事件,埋葬了自己的大好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