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是【真好工作室】的建立工作終於塵埃落地了,可專案評估的活還只能甩給王丹干。
當然,程氏集團作為委託方,提供了一部分商業計劃、鹿金貸的基本情況、市場預期等基本資料。但這些表面化和主觀化的資料只能作為線索性資料,想要做好一份這麼龐大商業專案的評估,繁瑣的流程一個也不能少。
在組織起規範的評估小組之前,現階段要趕緊展開的,就是前期的專案資訊蒐集。
真是不做不知道,一做嚇一跳。僅僅透過這些前期的基本資訊蒐集,也讓莊千里對這個【鯨魚計劃】有了更深刻的認知。
在鹿金貸的【鯨魚計劃】裡,由易到難分三步走。
第一步最簡單,也最溫和。鹿金貸充分利用移動網際網路和大資料技術,吸引和組織民間微小遊資。
這些民間微小遊資有一個特點,就是傳統金融市場,由於手段和成本的問題,無法涉足。
舉個簡單的例子,每一個人手中都可能有一部分閒錢,即便再窮的人,總會留幾百塊錢來生活的。這樣話,所有的華夏人加起來,這部分遊資就是一個海量資料。華夏人口太多了,基數一大,那麼再小的錢都不是小錢。
可是,用傳統的金融市場的吸儲手段,是根本無法觸及到這些資金的。任何一種傳統的金融手段,其吸儲的成本都離不開人工,而人工是最昂貴的成本。這樣的結果就是,用傳統金融手段組織這種程度的微小分散資金,其成本就要遠遠大過收益。
但當移動網際網路、電子貨幣和大資料技術出現以後,低成本組織微小資金的可能性就出現了。
在現在的華夏,每個人都會把零錢用手機支付來用。我們買個紙巾都開始用手機支付了,換句話說所有人的資金就都存在了一個虛擬的資金池裡。而在這種虛擬資金池的基礎上,吸儲成本就很低了,就這就是【鯨魚計劃】存在的基礎。
那麼,鹿金貸想怎樣來撬動這樣一個巨大的資金池呢?很簡單,透過大資料技術,可以推出各種各樣的玩法。當人們已經對電子貨幣建立信心的時候,那麼對電子理財之類的產品,也就不再抗拒了。
當然,這種利用網際網路的吸引微小資金的點子並不是鹿金貸發明的,早在多年以前誕生的各種電子錢包、各種寶應用才是電子貨幣金融化的始祖。
直接在網際網路金融平臺做理財,只是一個初始,更多的玩法還在後邊跟著。
比如說基於區塊鏈概念的虛擬貨幣、比如基於P2P概念的理財和借貸平臺……
不管花樣怎麼變,核心就一個:讓這些微小而分散的有利資金,進入投資環節。
但是這個玩法也不是那麼簡單無成本的。
首先需要炮製一個非常新穎而潮流的金融概念,並把這個概念宣傳到深入人心的地步。這就是之前提到的虛擬貨幣、區塊鏈、P2P等概念。
由於所有的概念都是基於網際網路的,所以就有了一個“網際網路+金融”的大概念。
用這些新穎的概念、新奇的玩法,【鯨魚計劃】吸引了這個體量龐大的微個體資金池,可以說創造了一個新行業,鯨魚計劃的第一步也初步完成了。
【鯨魚計劃】的第二步就比較複雜了,主要是整合國內各大資本大鱷,然後進行傳統金融的網際網路化。
金融在現代經濟中處於核心地位,不僅是活躍市場的基礎,更是宏觀經濟調節和資源配置的主要手段。也就是說,金融是直接影響國計民生的重要事項。
相較於全球,華夏金融市場由於成體系太晚,所以發展的一向不太成熟。雖然靠著龐大的經濟體量,抗過了多次金融危機,但本質上來講,運營的並不是很健康。官方固然對金融有很多管制行為,但仍然有大量的金融大鱷在金融市場興風作浪。
金融界有一個規律,那就是資本越大獲利就越簡單、獲利就越快速。把國內的資本大鱷整合起來,組合成一個更大量級的資本,那當然可以更簡單、更快速地聚集財富。
這可不僅僅是一個停留在紙面上的概念,鹿金貸的【鯨魚計劃】裡詳細列舉了對幾大資本巨鱷的整合模式,以及未來的運作方式。
而至於【鯨魚計劃】的第三步,則是屬於鹿金貸的商業機密,並沒有披露。
但僅僅是從開頭這兩步,就可以看出其野心勃勃的睥睨姿態。
看到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莊千里更懷疑的是鹿金貸的最終目的。聚集這麼大體量的財富,北宮良想要幹什麼?如果簡單地用資本逐利的原理去解釋,是不通的。因為龐大的資本,同時也意味著無限大的風險,一旦某個環節出現疏漏,那麼最終帶來的是資本的反噬!
一個小小的鹿金貸公司,居然企圖從下到上地把華夏國內所有的金融資本一網打盡,這可是足以動搖國本的力量!華夏的官方會允許這種畸形金融怪物出現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