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年4月5日,毛九忠與世長辭,享年67歲。
除了早期剛踏步戰場時的些許小挫折,毛九忠戎馬一生,廖無敗績,乃是當之無愧的戰神復生。
可惜,毛九忠終究失敗了。
毛九忠敗給了時間。
擊敗毛九忠的是壽命,是無情歲月,是悄然流逝的時間。
如果毛九忠也能長生不老,魏夏帝國十有八九機率被他推翻。
可惜,毛九忠死了。
毛九忠逝世訊息傳來,中原諸藩國一片歡騰,無論皇室還是魯豫共和國都長舒一口氣:“這老賊,終於死了!”
國際局勢隨之劇烈動盪。
毛九忠的勝蒙藩國遺產,短短三年時間內一分為三。
勝蒙藩國分裂符合中原諸藩國的利益,為了鼓譟毛九忠諸子爭權奪利,皇室甚至慷慨滿足他們的所有願望。毛九忠的長子毛尚文繼承了俄羅斯帝國疆土,因為俄羅斯經過蒙古語轉換音譯為羅剎國,皇室隱去“剎”字,晉封毛尚文為羅藩國公。
話說,魏夏分封帝國有一套不成文的潛規則,內九州藩國,皆為單字,燕、趙、魏、晉、周、唐、漢、明、魯、吳、衛、越等;外九州藩國,則為雙字,樂浪、交趾、海星、呂宋、婆羅、順塔、佛齊等。毛九忠及其勝蒙藩國乃是魏夏王朝的心腹大患,皇室為了最快速度肢解毛九忠的遺產,顧不得甚麼外九州藩國雙字傳統,匆匆忙忙答諾毛尚文建藩為羅。
毛九忠的次子毛尚武,繼承了波斯帝國的疆土。
毛九忠的第四子毛尚用,繼承了哈薩克汗國、希瓦汗國、布哈拉汗國等國的疆土。
由於毛尚武和毛九忠的地盤在中原諸藩國的實力輻射範圍之內,兩人不得不尊重外九州藩國傳統,毛尚用延續了勝蒙公爵稱號,毛尚武則晉封為安息公爵。如此,毛尚文的羅藩、毛尚武的安息藩、毛尚用的勝蒙藩,都成了魏夏分封帝國的一環。魏夏帝國名義統領的藩國數量,也達到前所未有的二十三藩之多。
近在咫尺的北中國,毛九忠逝世帶來的動盪更加劇烈。
原來站隊魏藩的唐藩、周藩、晉藩、燕藩等國,迅速改口支援趙藩,並以種種藉口宣戰魏藩。以燕藩為例,燕王原本集結一萬步騎支援魏藩,待毛九忠逝世訊息傳來,這一萬步騎立刻搖身一變成為燕藩收復遼西地的先遣軍。
魏藩制霸北中國的大好局勢,瞬間消失的無影無蹤。
毛尚並一時欲哭無淚。
毛九忠共有四字,長子名文,次子名武,三子名並,四字名用,合起來即是文武並用。毛九忠希望子嗣牢記文武並用,團結起來完成他的遺志,奈何他的理想和野心都隨著他的逝世而消亡。
平心而論,毛尚並並不昏庸,甚至他無愧“虎父無犬子”評價。
面對驟然間舉世皆敵的惡劣格局,毛尚並先從容不迫退出趙藩泥潭,而後忽左忽右逐一擊潰唐藩、周藩、晉藩、燕藩等國的背擊,甚至逼迫最弱的周藩把榆林府割讓給魏藩。儘管毛尚並缺乏毛九忠那種神擋殺神的氣勢,卻顯然也是一員傑出的將領,依稀能夠看到一絲毛九忠影子。總而言之,儘管最後不得不退出趙藩,毛尚並卻完美保住了魏藩固有疆土,燕藩等鄰國都沒能從他手上討得便宜。
可惜,毛尚並的成就止於此。
毛尚並畢竟不是毛九忠,最多能夠誇他一句守成之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