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奇第一次使用甩棍讓人見紅,結果紅的卻是個男人。
愛德華多.松塞卡坐在板凳席上,鼻血已經浸透了一堆紙。
此時,特奧從隊醫辦公室拿了可以止血的東西:“衛生棉條來了,塞進去吧。”
松塞卡:......
“在西班牙我們管這叫無菌棉球,衛生棉條那是......”
松塞卡嘆了口氣,他懶得爭論了。
毀滅吧。
他現在終於理解了之前《馬卡報》籃球版的標題:東方來了兩個不好惹的傢伙。
這兩個人何止是不好惹,簡直是魔鬼!
因為有人受傷,所以訓練賽暫時中斷。
但林奇的表現已經足夠深入人心。
和NBA不一樣,在歐洲,未成年球員踏入職業賽場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這裡充滿了少年天才的傳說
人們熟知的盧卡.東契奇第一次代表皇馬一線隊出場時只有16歲2個月。
當然,還有個更誇張的傢伙——裡基.盧比奧第一次在西甲登場時只有14歲11個月,他在場的時候啦啦隊女郎都不得不收斂下舞蹈動作。
而和他們一樣年紀輕輕就踏上職業賽場的歐洲球員還有很多。
“14歲征服西甲“,“16歲皇馬天才”......這些年輕天才征戰職業賽場的新聞被鑲上金邊,誇張的標題在全世界收割著流量。
可這些報導實際上都帶有欺騙性,這就是媒體敘事的高明之處。
媒體只會告訴你,天才般的盧卡.東契奇16歲就代表皇馬出戰,但不會告訴你“16歲皇馬天才”其實那一年場均只打4.8分鐘,拿1.6分1.2個籃板,並且個位數的資料還持續了好幾年。
直到他19歲,他才真正成為一個西甲的明星球員。
媒體只會告訴你天才金童14歲就在西甲登場,但不會告訴你所謂的“14歲征服西甲”不過是獲得了場均2.6分鐘的垃圾時間體驗卡,他根本無法在比賽中創造任何價值。
固然,年輕的天才們早早獲得在職業聯賽中上場的資格已經很不容易,但能上場和真正嶄露頭角是不一樣的。
所有歐洲球員和教練都有一個共識:未成年球員並不具備即戰力,他們的未來也許璀璨,但當下並不耀眼。他們可以上場去體驗一下硝煙的味道,但別指望他們能起到真正的作用。
林奇打破了這個慣例。
他和其他天才一樣擁有無限的潛力,即戰力卻也強得可怕。
剛剛,全隊沒一個人可以阻止他得分。
也沒人能在他的防守下輕易得分。
有那麼一瞬間,胡里奧.拉馬斯被自己的想法給嚇到了。
17歲成為西甲核心?
這個念頭令他後背沁出一層薄汗,這是對傳統認知的顛覆。在此之前,沒有任何一個西甲教練幹過這件事。
可為什麼要在乎年齡?他就是很強啊。
胡里奧.拉馬斯不相信傳統,他只相信一個球員能拿多少分,能抓多少個籃板,能不能防得住人。
就這樣,阿根廷人瘋狂的計劃開始了。
訓練營之後的日子裡,胡里奧.拉馬斯開始圍繞林奇制定戰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