隊員們跟不下來,當然有年齡的原因,有第一次接觸新動作的陌生感,還有東西方運動員體質差異過大的元素。
但是同樣第一次跟著坎位元活動的二興,透過近乎完美的幾組熱身,就等於間接告訴了他們運動員個體之間,存在著的先天差異還是切實存在的。
幾組之後,集訓隊自己的教練組把熱身暫停,再請坎位元把所有的動作分解了,一遍遍帶著大家練習。
二興則是把坎位元的內心想法翻譯了一遍:“按照他的說法,這幾組動作已經是最初級的了,是他早年中學時候首先接觸到專業訓練的幾組動作,實際上就是根據中學生的年齡制定出來的......”
連其他青年隊的教練都在一旁傾聽,甚至有人在拿著小本本記錄著。
等他解說完,這支集訓隊的總教練馬傳義說話了:“二興,你說說自己的親身感受,覺得對我們隊員的臨時抱佛腳會有明顯效果嗎?”
二興苦笑:“明顯效果談不上吧?只是熱身,把身體活動開而已!不過,我的個人感受是比目前咱國內習慣的動作稍顯複雜,但對於逐漸增加心率、向肌肉輸送血液和放鬆關節,有著很明顯的效果。當然了,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自身感受也會不一樣,反正對我來說,它可以讓我快速進入比賽狀態,更好地專注於比賽。”
另一位男隊教練胡東生笑著點點頭:“我跟著做了兩組,是感覺出了明顯的不同,在我的角度來感受,好像是滿足了身體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就好像隨時能走上比賽場地的信心有了。”
昨天接待二興的那位王忠教練,也在點頭配合:“我的觀點是今天就這樣吧,大家能跟就跟,不能跟的就放緩速度先嚐試著去適應。等今天上午的訓練結束前,召集大家,蒐集一下每個人的切身感受,然後再決定下午的訓練方式!”
畢竟並不涉及個人專項的技術動作,僅是一個輔助性的熱身而已。
所以,馬教練最終還是採取了王忠的建議,讓大家繼續跟著坎位元做動作。
依舊只有二興能跟得上節奏,好在有越來越多的隊員在逐步適應下來,也能慢慢完成一組或者多組的熱身練習了。
接下來的個人專項訓練,才是教練們關注的焦點問題,圍觀的目標當然是二興了。
因為據資料證實,這個人從沒有參與過任何一級運動隊的專項訓練,都是在自己的私人教練呂奉翊帶領下,獨自練習。
入選了國家青年隊,教練組還是要掌握每一個隊員平時訓練內容的。
根據呂奉翊提供的訓練計劃,看上去似乎平均下來的運動量並不是很大,技術動作的要求也普普通通,起碼在紙面上沒什麼稀奇之處。
但就是這樣,二興卻能讓成績一直在穩步提升,據他自己報上來的測試成績,最好成績已經達到了11秒2。
要知道這個成績,已經遠遠超過二級運動員11.74秒的達標成績了,也讓他自己十個月前創造的11.5秒的春城市小學生百米紀錄,一下子提升了0.3秒。
這個成績漫說已經是中學生年齡段的歷史最佳,何況二興的實際年齡才剛剛11週歲。
嚴格意義上來講,還沒到15歲的中學生專業隊的入門年齡。
所以說,他的這個成績就意味著,很有可能把中學生的最好成績提前七年實現,因為18歲的高中生,才是理論上最接近這個成績的年齡段。
這也是為什麼,其他青年隊教練今天齊聚一堂的原因。
他們都在盼望著,楊克儉這個傳說裡最有發展潛質的少年,跑出來令國人驕傲、提升民族自信心的突破性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