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時候還沒有礦泉水,都是運動員自己擱家帶來的水壺,所以藉助賽場內的人脈,幫看臺上的小夥伴灌點熱水喝,也變成了他的主業之一。
這種集體榮譽感的觀念,他的內心其實一直挺懷念的,因而今天也樂於參與其中。
最終決賽現場,他終於重視了起來。
不僅是因為可抗衡的高手出現了,而是起跑和終點處都有錄影。
更在於,這是他在賽場上的第一次錄影記錄,無論是對個人還是國家都有重要的歷史意義。
他的那身在當時格外妖冶的彩色比賽服,也引起了全場的一片鬨鬧聲。
當然,他相信其中不乏對他能力抱有嚴重質疑的人,因為絕大部分人都不瞭解他有什麼樣的實力水平。
走上跑道的時候,他做幾個縱身跳,狠狠拍了拍自己的大腿,為的是讓肌肉興奮起來。
隨後的大吼一聲,或許有更多人在認為是他在裝逼了,但這麼做的目的是可以增加自己的信心,不再那麼緊張,甚至可以給對手一種威懾力。
腳上起跑器,左腳在前,右腳在後,雙手撐在起跑線後方,身體重心壓在兩支手臂上面,精神保持高度集中,標準的專業起跑動作。
聽到預備的時候,他的後腳抬起成145度,在槍響的瞬間,後腳用力蹬直髮力,緊接跟上強有力的擺臂,完美完成了起跑技術。
小步伐,快頻率,快速有力的擺臂,配合急促穩定的呼吸,轉眼間他就在一眾選手中脫穎而出。
途中跑,換做了高抬腿的大步伐,手臂擺動的幅度越來越大,大腿帶動小腿的步伐越來越快,速度也明顯提升。
如同離弦之箭,嗖的一下把排名第二的選手甩開了將近十米,這個時候,還不到六十米的距離。
而他,並沒有因為領先的優勢有絲毫的放鬆。
百米賽跑的距離其實很短,衝刺階段,二興的身體開始前傾,用盡身體所有的能量,突破極限的目標永存心中。
當他甩頭衝過終點線的那一刻,三排裁判席上手拿秒錶的人都站了起來。
這樣的賽事,還用不到電子計時器,為了防止因單個計時器故障或人為錯誤導致的不公平現象,每位選手的身上會有三位手動計時裁判共同計時。
而後他們的計時結果,會被取平均值或採用其他統計方法來確定最終成績,這種做法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誤差,提高比賽的公正性。
等到三個人為二興報出11.5秒的成績後,不僅終點處的很多官員模樣的人都跳了起來,連主/席臺上的人都在擊掌相慶。
不等二興被邀請到攝像機前,賽場的廣播裡已經在播出比賽結果了:
“重大訊息!重大訊息!剛剛結束的男子A組一百米決賽,身披127號號碼牌的、來自寬城區推薦的短跑選手楊克儉,跑出了11.5秒的驚人成績!這個成績不僅打破了賽會紀錄,同時也達到了成年人二級運動員的標準,並且是全國小學生該項賽事的歷史最好成績!還有重要的一點需要說明一下,選手楊克儉今年一月份才剛剛十週歲,他今天的成績,僅距離全國中學生百米紀錄,也只差0.2秒!”
各個看臺上的數百名小觀眾們歡呼聲一片,伴隨著陣陣驚聲尖叫,二興也接受了現場記者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