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跟負責提前錄製好開場白的央臺男主持人趙文祥一樣,只簡單地介紹了四位現場主持人的名字後,就下臺回家過年了。
四位主持人分別自我介紹後,就開始了給電視機前的觀眾們引見一桌桌的現場嘉賓。
這個流程跟幾桌嘉賓的名單排定同樣是事先設定好了的,裡面既有眼下正當紅的各路明星藝人、藝術家,也有來自各行各業的代表人物或專家學者。
介紹到二興的時候,那一刻他的內心是激動萬千的,也是藏在他內心深處一直以來的第一個小目標的實現。
因為沒有任何影響力能比擬首屆春晚所帶來的名氣暴漲,他知道從今晚開始,自己的名字算是真正做到了家喻戶曉。
並且他還留意到,身在現場的二三百人,對於他能坐在這麼醒目的位置的吃驚和動容。
但幾乎每一個人的眼神裡,傳遞出來的都是善意的接納和恍然,這才是他感到了自我驕傲的來由。
四位主持人,每個人負責一到兩桌的嘉賓介紹,接地氣的輕鬆語氣,也順便把今晚的節目演出流程很自然地帶入了進來。
由於首屆春晚設定了觀眾點播的環節,首先由馬吉手裡拿著的一摞電話點播的節目單,這一開創性的舉措造就了本場春晚最經典的一幕。
給全國人民帶來了巨大驚喜的同時,也是當時百姓生活的一個真實縮影。
因為整場春晚最大的一筆花銷居然只有五百塊錢,用來購買1000個筆記本作為猜謎環節的獎品。
現場的表演嘉賓也一共才60幾個人,但是從舞臺上表演的戲劇節目,到舞臺下200名現場觀眾的衣著打扮,簡樸的不僅是春晚舞臺,也是當時全社會的一個面貌最真實的體現。
卻讓“春晚”這種形式開創了一個新時代:第一次現場直播、第一次觀眾參與點播互動、第一次設立晚會主持人......
此後,攜帶著無數個第一次的“春晚”正式現身。
但在這個時候,沒有幾個人開始意識到,它會伴隨著億萬華國家庭度過了一年又一年的除夕夜。
也在改革開放、國富民強的程序中,見證了大眾文化從貧乏一步步走向豐富多彩。
又有多少人知道,就在這一年,在改革開放起步之初,思想領域內保守與改革不斷髮生碰撞,“春晚”的誕生也曾充滿著變數和意外。
總而言之,這一年的春晚,引起了全國轟動,在億萬觀眾中激起了強烈的反響。
正是從這一年之後,春晚的影響越來越大,開始真正融入到華國老百姓千家萬戶過年的習俗中去了。
如同還是如原版晚會那樣的李玉蘭穿插演唱了七首歌,二興的三首歌也是出現在了三個不同的時間點。
沒錯,他在今天來到現場後才得知,由於那首《同桌的你》,獲得的表演機會也從兩次變成了三次。
相比他演唱第一首《童年》時候人們的跟唱配合,到第二首歌《光陰的故事》激起了現場大部分觀眾的目瞪口呆,和無數熱線表達出來的震驚和激動。
那麼第三首《同桌的你》的出現,就如同今年的春晚一樣,開創性地出現了全場大合唱的轟動性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