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王傳文也從向陽腳踏車廠回來。
老爺子現在可得意著呢,他可是腳踏車廠的股東之一,每天閒著沒事就會去那裡待著,因為明面上“老頭樂”的圖紙是他提供的,那裡的所有人都很敬重他。
現在廠子裡的效益極好,即使絕大部分的生產線都挪到了機車廠的車間,但對外銷售處和一部分組裝業務還是在那個小廠裡。
“二興,看看爺爺給你買了啥!”王傳文神神秘秘地開啟了他的隨身包,裡面露出來幾個大豬蹄子。
之前他還藏著掖著,現在經濟條件好了,他也會買上大興的一份,這種行為也變得半公開了。
現在他不僅在腳踏車廠拿著每個月十八塊錢的“專家指導費”,每隔半年還能分一次紅。
若按照現在的銷售額,他第一筆到手的股份分紅可能會有上千塊。
一千塊錢在當時可是一筆鉅款了,上一世都快小學畢業了,那都是85或86年了,班裡的同學還在稱呼家裡有生意的左向輝萬元戶,可見一千塊錢在隨後的幾年都還是一筆大數目。
“萬元戶”這一概念起源於70年代末,指的是家庭年收入超過10000元人民幣的家庭。
在當時的經濟背景下,萬元戶被視為非常富裕的家庭,因為那時的物價水平和收入水平遠低於後來。
這是由於隨著華國內地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經濟逐漸活躍起來,一些家庭的收入開始顯著增加,遠不是之前吃死工資的年月了。
但東三省的商業發展,是遠遠落後於最南邊的沿海城市的,直到進入了兩千年之後,“萬元戶”才算是完全消失。
隨後,才是“十萬元戶剛起步,百萬元戶馬馬虎虎,千萬元戶才算富”調侃的出現。
王傳文不僅給了二興,連呂奉翊都有。
不過呂奉翊可不像二興那樣接過來就啃,而是奉獻出來,等晚飯的時候一起吃。
。
如今的他在兩個宿舍周邊也很有名,因為他堅持每天去二宿舍外面一河之隔的小樹林裡練武。
那條河是春城護城河的一條支流,卻有個很土的名字叫做振興河。
但這條河在春城西邊很出名,因為幾十年前這條河的周邊某一個村子裡,出了一位抗戰歷史英雄。
楊家的大興二興就是根據這條河取的小名,可見在春城當地人的眼裡,這條河的分量之重。
它就在第二小學和隔壁第二中學的院牆外,河對岸是黨家鎮的一大片植樹區,裡面有大片的育苗樹。
附近的孩子若往遠處跑去玩,就會去那裡,所以堅持每天在那裡練武的呂奉翊,或許大人們知道的不多,但在孩子們的眼裡絕對是個大名人。
因為那裡不僅有大量的植被,還有林中野生的各種小動物。
主要用來灌溉的渠水溝,在夏天的時候還能洗澡沖涼,當然是要避開人家護林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