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有的認為,明顯看不到經濟效益的拍攝計劃,既無實際意義,拍攝難度還出奇的大,明顯的得不償失.....
但該紀錄片的得以立項,幕後有春城市宣傳部門和教育部門的推動。
他們似乎認定了二興的未來並不在春城甚至東北,而是勢必要走進燕京,進入華清、燕大這樣的華國最頂級院校的。
如果他的家鄉城市,能拍下一部分他的成長經歷的真實畫面,說不定將來就會變成第一手的珍貴歷史資料。
總而言之吧,應該是二興的189智商才是這件事的主因,並且這個資料的本身就擁有著巨大的噱頭和賣點。
因為有很多人都在關注著,這個擁有超級智商的孩子,在接下來的成長裡,是真的學有所成,還是逐漸淪為了平庸。
同時,若他真的成了才,就能夠當做城市名片來宣傳自己的城市,在這個角度看待這個拍攝專案,就顯得彌足珍貴了。
所以說,紀錄片的拍攝創意並非來自二興,而是他後來的借用。
至於為什麼他會選擇以顛球的方式上學,博人眼球的考慮不能說沒有,但更主要的原因還是他原有的學習計劃之一。
但無論如何,今天的上學首日,聽他就給尚處於沒怎麼“開化”的內地電視臺好好地上了一課,讓他們見識到了居然還有這樣行為出格的孩子。
對於二興來說,既然頂著個“神童”的招牌,他的任何乖張行為就沒有必要藏著掖著了,處處體現出自己的與眾不同來,才能讓他今後越發誇張的成長經歷越顯得不那麼聳人聽聞,習慣成自然嘛!
拍完了二興的有生以來第一堂課,跟拍的記者團隊就急火火地回到單位,迅速把這個小孩的誇張經歷彙報了上去。
只因顛球的動作難度有多高,簡直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因為他上學的那段路可不只有平坦的柏油路,期間還要經過兩個坡度都很陡的鐵路橋洞。
過了橋洞還要穿過一個人叢密集的菜市場,這麼複雜的地形,二興居然沒有幾次中斷,一直顛著球走路,這件事的本身就極具娛樂看點了。
導演室的人看過了還沒來得及後期剪輯的素材,同樣感到了震驚跟駭然,也是第一時間彙報了上去。
當天下午的電視臺高層會議上,在集體看過了那段已經粗剪過的畫面內容,所有之前懷抱著質疑的人馬上就變為了支援一方。
只因哪怕七十年代內地還沒有很清晰的節目製作方向,可像他們這種最早一批接觸到電視節目的人心裡明白得很,僅僅是今天二興表現出來的顛球技術,就已經具有著重大節目賣點了。
因此,今天的會議內容,就是在商討是否有提前上播的可能性,最好藉著二興的第二部動畫片《哪吒鬧海》全國上映的時候,趁機把一期或者多期的紀錄片推出去。
就在他們閉門商量的時候,二興已經結束了這一世的第一天上學經歷的重溫。
呂奉翊來校門口接的他,那個年代還少有家長回來接孩子,除非家住的比較遠的郊區家庭。
別看這所廠辦小學,在所在的二道區都排不上號,可對於附近的郊區農民來說,就是很高大上的小學建制了。
因而只要家裡有條件的,都會想方設法地找門路來這裡就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