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都沒想到登基僅僅一個月的泰昌皇帝朱常洛因為吃了兩顆紅丸就丟了性命。
在勉強託孤之後,朱常洛就陷入了昏迷,幾個時辰後,這位皇帝半夜裡就嘎了。
從登基到駕崩,前前後後正好整一個月時間,朱常洛也被後人稱為“一月天子”。
而且在朱常洛身上一個人就彙集了明末三大案中的兩大案,分別是梃擊案、紅丸案,其經歷之傳奇簡直無人能比。
除去這兩大案外,明末三大案中的最後一案移宮案也隨之上演,同樣和他有著莫大關係。
在朱常洛駕崩後,大臣們商議按照朱常洛死前的囑託,由皇長子朱由校繼承大位。
短短不到兩個月的功夫,大明就換了三任皇帝,這是前所未有的。
在確定由朱由校繼位後,雖然還未正式登基,但朱由校已等於是帝國新的主人了。得知訊息,在乾清宮的李選侍悲喜交加,一方面是泰昌皇帝朱常洛的駕崩讓她措手不及,她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還沒到手的皇后之位就這麼沒了,就連皇貴妃也未來得及冊封。
另一方面,作為新皇帝的養母,等朱由校登基後,她就是名正言順的太后,要知道她這個養母可不是自封的,是泰昌皇帝在世的時候就定下的,這些年裡也是由她一直照顧著朱由校。
更重要的是,李選侍提前把朱由校安排在了乾清宮,放到了自己身邊。這樣一來,自己雖然沒能成為皇后,可藉著母憑子貴,太后之位觸手可及。
但李選侍怎麼都沒想到,就在自己以為馬上就能當太后的這時候,朝廷裡反對她的聲音突起,其中領頭的就是給事中楊漣。
楊漣這兩日到處串聯,四處宣揚李選侍只是先皇的普通妃子而已,根本就沒當太后的資格,而且先皇已駕崩,李選侍按理更沒資格繼續住在乾清宮,要求李選侍馬上搬出乾清宮。
李選侍哪裡肯搬,她雖然蠢但不笨,她很清楚自己一旦搬出乾清宮,那麼太后之位就再也和她無關了。而且下一任皇帝朱由校現在就和她在一起,她怎麼肯把這樣的機會拱手相讓?所以打死也不肯搬。
見李選侍死活不搬,楊漣繼續大肆宣揚李選侍違背祖制的舉動,不僅如此還不斷向李選侍身上潑髒水,說什麼皇長子朱由校的親母王才人當年是受到李選侍凌辱才死的,而且王才人死後,李選侍對自己養子朱由校還進行了長期迫害虐待,導致皇長子對李選侍長期懼怕性格軟弱。
也不知道楊漣所說的是從哪裡得來的這些訊息,他一個官職不高的給事中,居然能對大內秘聞都瞭如指掌,甚至連李選侍怎麼凌辱的王才人,又是怎麼迫害虐待朱由校的經過講的是有鼻子有眼,這些林林種種就連當事人朱由校和李選侍都不知道呢。
不管朱由校和李選侍信或不信,反正楊漣他自己是信了的。而且經過他不斷遊說和宣揚,朝中許多大臣從一開始的將信將疑也漸漸改變了態度,覺得楊漣所言似乎有那麼一些靠譜。
此外,楊漣作為東林六君子,可不是一個人在奮鬥,他的身邊還有著不少東林黨人呢。再加上楊漣又聲稱一旦讓李選侍當了太后,大明恐有武后之禍,這就更引起了大部分人的贊同。
在許多官員看來,反正先帝在位時還沒來得及冊封李選侍,她現在就算是皇長子朱由校的養母,但也不過只是一個區區選侍罷了。而且朱由校年幼,眼下只有十六,等登基後,一個少年皇帝身後又沒有可以依靠的太后和其他朝中實力,那麼這大明天下不就是他們這些文官說了算麼?
想來想去,搞掉李選侍的確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然如此就依著楊漣的意思讓李選侍靠邊站得了。
就這樣,明末三大案中最後一案移宮案就此開始,文官逼迫李選侍把皇長子交出來,李選侍為了自保死活不肯把朱由檢交給文官們,雙方就此對峙起來。
等到選定的要登基那日,楊漣左等右等都不見朱由校出現,勃然大怒之下帶著群臣直闖大內,一路就衝到了乾清宮。
得知楊漣居然如此大膽帶人闖宮,李選侍頓時慌了手腳,一時間不知道怎麼辦才好。她下意識讓身邊太監去外面阻攔官員,同時又跑去找朱由校哭訴,咒罵這些官員逼人太甚。
她一個弱女人有什麼錯?要的無非就是一個名分,現在連這個名分不給她,還要逼著她離開乾清宮?先皇屍骨未寒,大臣們就這麼欺壓他們孤兒寡母?
朱由校聽了也是無語,從感情上來說他對自己這個養母還是有幾分情誼的,而且李選侍這人雖蠢,但卻也不是什麼真正壞人,對自己也不算差,只是對名分實在太過於執著罷了。
其實李選侍的想法很簡單,作為一個普通女人,跟著一個男人這麼多年,為他生了兒女,還給男人的長子當起了後媽,一個才二十五歲的女子做到這樣程度,沒有功勞也總有苦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