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華眼裡閃過羨慕之色,此情此景,正是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他是長影廠出身,後來調到燕京,任一家電影報總編,同時也寫劇本,靠著把“主旋律”發揚光大,博得了個電影評論家的頭銜。
其實這世如果不是方言搶先一步地提出“主旋律”,這個詞兒按理是由他創造而出。
只不過他喊歸喊,但既沒給於定義,也沒賦予內涵,完全就是空洞洞的口號而已。
……………
不一會兒,滕進賢等電影局、以及廣電的領導相繼地露面,領頭的就是廣電的艾部長。
掌聲驟然響起,方言抻脖子一瞧,啪啪比誰都帶勁。
就見一個個大佬步入會場,居中而坐,規格瞬間拔到頂點。
會議由滕進賢來主持,在說了簡短的開場白之後,就請艾部長給本次研討會致辭。
方言心不在焉地聽著,卻沒想到竟然有意外收穫。
坐在主席臺的領導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方言所在《大決戰》劇本創作小組,艾部長同樣也是,意味深長地說道:“關於創作小組同志們在前段時間所反映出的問題,經過認真地討論和研究,以及所得到的最新指示精神,101必須出現在《大決戰》,而且不是以反面形象,而是正面形象!”
“絕對不能因為後面的過就否定前面的功,要堅持實事求是!”
此話一出,李平分、王軍等創作小組成員立刻如釋重負,一個棘手而複雜的問題終於迎刃而解。
艾部長問道:“方言同志,你是創作組的總編劇,關於這個決定,可有什麼異議嗎?”
“沒有,這個決定做得真的是太英明瞭,這下同志們動筆時就沒有沉重的思想包袱了。”
方言話鋒一轉,“不過我還有一事不明,就是針對常凱申以及果黨。”
在前世的《大決戰》電影裡,雖然誕生了許多的名梗,“友軍有難,不動如山”、“八十萬對六十萬,優勢宰我”、“我說總座高見”、“常山之蛇”、等等,但口徑上已經相對地收斂了。
遠的不說,就說大兵團行軍,就那氣勢洶洶且井然有序的場面,果黨怎麼可能走的出來。
要不然的話,也不至於逼得楚雲飛大罵,“十萬頭豬抓三天也抓不完”。
“哈哈哈!”
一聽到“常凱申”,屋內外就充滿了快活的氣息。
畢竟,兒時在父母的講述中嘲笑光頭,少年時在瞭解歷史後厭惡光頭,中年時和朋友在茶餘飯後批判光頭,老年時當著子孫的面怒罵光頭,沒準以後死了,見到光頭還要當面狠狠地嘲笑光頭。
“這個問題也需要討論研究了以後,才能給出具體的指示。”
滕進賢和艾部長等人對視了眼,“不過有一點是很明確的,那就是《大決戰》,乃至今後的電影創作,都必須‘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在主旋律作品的敘事和型別上做出新的突破和開拓!”
滿堂瞬間譁然,眾人議論紛紛,無不討論著滕進賢剛剛提出的“突出主旋律,堅持多樣化”。
滕進賢環顧四周,然後把視線落在方言的身上:
“方老師,你是國內首個提出‘主旋律電影’概念的人,不知道你覺得如何?”
“咳咳。”
方言面對眾人的注視,假裝咳嗽了聲,既然你們誠心誠意地發問,我就大發慈悲地講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