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我們自然是清楚。”
胡廠長說,八一廠會給劇本創作小組一個漫長的籌備時間,最多可以準備3年的時間。
就算是最終沒完成三部曲的劇本,也至少能寫好《遼瀋戰役》、《淮海戰役》。
至於《平津戰役》,只要能趕在拍攝完遼瀋淮海戰役這個最後的截止日期之前完成就好。
“那麼採訪當事人呢?”
王軍問出了眾人想問的問題,畢竟這些在世的當事人,級別可高得超乎他們的想象。
“各位放心。”
胡廠長說他們也考慮到這個問題,所以專門請來老一輩的當事人阿狸做電影顧問,而且會邀請軍事科學院戰史部的專家為全體創作和攝影人員授課,以深入理解當年戰場的具體情況。
當方言聽到一個個電影顧問的名頭,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冷氣,這何止是滿天星啊!
“這次碰頭會,我們暫且不先討論劇本的具體細節,如果各位對《大決戰》有什麼想法或者問題,現在可以當面提出來,也可以寫書面材料,到時候拿到電影局召開的研討會上來討論。”
胡廠長嚴肅道:“當然,最好是在創作小組內部先通氣,達成統一意見以後再提交。”
然後掃視了一圈,“創作小組的哪位同志如果有意見的話,現在就可以舉手。”
方言第一時間地舉起手,立刻招來在場其他人一道道目光。
“既然我作為《大決戰》的總編劇,有一件事我不能不問,否則這個創作工作不好開展。”
此話一出,一片譁然,包括胡廠長在內,都無不震驚,迫切地想要知道到底是什麼。
“方老師請講。”
“不管是劇本創作,還是電影拍攝,《大決戰》都要務必考慮還原歷史對嗎?”
方言得到胡廠長的肯定後,一本正經地追問道:“既如此,我們可能就不得不面臨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比如101這個角色到底該不該演?到底該怎麼演?如果沒定調的話,這電影可就難拍了。”
面對著這個複雜而棘手的難題,在場鴉雀無聲,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可誰也拿不定主意。
忽然間,角落裡有人暗戳戳地建議,既然101這個角色有些複雜,又有很大爭議,乾脆別演了。
“不演?”
方言霍地站起身,“那平津戰役怎麼寫?遼瀋戰役怎麼寫?塔山保衛戰怎麼寫?”
然後“砰”地猛拍了下桌子,“那麼該由誰來說,‘我不要傷亡數字,我只要塔山’!”
一下子,在座的所有人熱議了起來,你一言我一語,爭論不休,分歧極大。
畢竟,之前在《四渡赤水》電影裡, 101短暫正面地出現過一次,當時是由李雪建擔任。
“大家靜一靜,靜一靜。”
胡廠長清了清嗓子,把眾人的注意力引了過來,“方老師提的這個問題的確非常重要,不過我們可做不了主,所以我打算反映到上級,看看領導是什麼意見,到時候我們再決定要不要有101。”
“我贊成。”
“我也沒有意見。”
“………”
“就這麼辦吧,不過我個人的建議是,還是要有101為好,要不然當年的仗是誰打的呢?”
方言掃視一圈,眼神堅定。
“方老師說得也不是沒有道理,這個問題處理不好,劇本創作上就會束手束腳。”
胡廠長承諾在會後第一時間就把情況彙報給上級,而他對劇本創作小組也只有一個要求。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我不管付出什麼樣的代價,我只要《大決戰》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