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先生在《燕京的春節》寫到,二十三日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新年的“彩排”。
小年,意味著準備乾乾淨淨過個好年。
四九城裡,各家各戶,忙得熱火朝天。
周嬸拿著掃帚,跟家人們明確分工,沖洗地面,擦洗桌椅,打掃乾淨屋內,總之,不留任何的死角,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几淨。
緊接著,就是貼窗。
喜鵲登梅,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
把自己剪好的窗,往打掃一新的屋子上一貼,立刻就給家裡增添不少喜氣。
就在此時,只聽吱呀一聲,門被推開了。
一個白胖女人闖了進來,提著籃子:
“周大姐,要我說,你可真勤快。”
“臊我吶,你們家一大清早就打掃乾淨了,你那倆兒媳婦,一個比一個能幹。”
周嬸感慨不已,家裡有她們,你以後可要享清福,不用像我這樣,忙上忙下的。”
白胖女人聽著高興,而後道明瞭來意,專程來送瓜粘,“周大姐,您可千萬別嫌棄。”
“怎麼會嫌棄呢!謝你還來不及呢。”
周嬸對這位富起來的鄰居,愈發羨慕,“你們家算是苦盡甘來了,老大在那家裁縫鋪上班,一個月的工資都快趕得上廠主任了。”
白胖女人一想到大兒子在韓躍民的裁縫鋪工作,昂起下巴,眉毛上揚,藉著餘光,偷偷瞄了眼自家的屋頂,上面豎立著個魚骨天線。
“晚上來咱家看電視。”
“一定,一定,我看報紙說,今晚燕京臺要播春晚,有很多神秘嘉賓,還有精彩節目。”
“我也看到了,咱們可千萬別錯過。”
眼見著白胖女人要走,周嬸急忙喊住,“等等,等等,我回屋給你拿點‘雜拌兒’。”
雜拌兒,就是各種乾鮮果品,摻在一起拌和,再用蜜汁加工,就成了色味俱佳的蜜餞食品,據說,慈禧吃的時候很高興,隨口給起了個“雜拌兒”的名字,從宮內傳到民間,漸漸地成了燕京一種獨特風味的食品。
此時此刻,四合院裡。
楊霞把祭灶火燒烙好,一烙就是一大筐。
然後,和韓母、方言、方紅、韓躍民、方燕,到了外頭的小廚房,擺上桌子,向設在灶壁神龕中的灶王爺,擺放貢品,敬香祈福。
祭灶時,還要把塗在灶王爺的嘴上。
蘊意是,不讓他在玉帝那裡講壞話。
“好話多說,不好話別說。”
楊霞雙手合十,絮絮叨叨。
“媽,灶王也是燕京人。”
方言打趣道:“燕京人不騙燕京人。”
“巖子說得沒錯!”
韓躍民和他互看一眼,相視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