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光年給方言安排了自己的專車,連人帶書,安全地送到了南鑼鼓巷。
一回到家,方言立馬把全套的《資治通鑑》,搬到了自己的黃花梨大架格上。
至於擱在人文社的腳踏車,起了個大早,去停車場取了回來,優哉遊哉地騎去上班。
在收發室停下,給李村葆打來個電話。
兩人相互寒暄了幾句,李村葆本以為方言會責怪他把稿子交給《崑崙》,充滿愧疚道:
「巖子,我對不起你,沒想到《崑崙》會聯絡上我們部隊,領導這邊讓我把稿子……」
「稿子就給《崑崙》發表吧。」
「啊?」
「是不是很驚訝?」
方言道:「我們編輯部已經商量過了,你是部隊作家,以後還要在部隊文學刊物上發表東西,不能因為篇稿子,就把關係搞僵了。」
「巖子!」
越這麼說,李村葆心裡越過意不去,「要不,你罵我兩句吧?」
方言笑道:「我還是頭回聽到這樣的要求,你就這麼想我罵你忘恩負義嗎?」
「其實你罵我幾句,我心裡反而舒坦。」
李村葆在電話裡,訕訕一笑。
方言道:「你是部隊作家,可以理解。」
「巖子,我、我都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李村葆語氣裡充滿激動,「謝謝,謝謝你,還有編輯部同志們的理解!」
「《三俠五義》裡不有一句嘛,"買賣中的規矩,交易不成仁義在"。」
方言說:「咱們也一樣,來日方長,往後約稿的機會還有的是。」
閒聊了會兒,結束通話電話之後,董大爺看他往外頭走:「方老師,您這是又要出去?」
「今兒有幾個朋友從桂西來。」
方言蹬著鳳凰,直奔什剎海邊的烤肉季。
等郭保昌帶著章藝謀他們趕來,立馬就讓服務員把後廚烤好的肉端上桌。
「這頓就不武吃了,改文吃,邊吃邊聊。」
「這沒問題啊。」
郭保昌衝五人遞了個眼色。
張軍釗、章藝謀等人立馬意會,忙從包裡取出劇本、照片等材料。
「方老師,這是我們在湘西勘景時拍的照片。」
「這是我們合計出來的分鏡頭劇本,您給掌掌眼。」
「………」
看著他們緊張的樣子,方言放下筷子。
青年攝製組成立的時候,韋必達是組長,郭保昌是副組長,而他,就是顧問。
對他們的最終成果,一樣有著很大的話語權,不亞於生殺大權,一旦不合自己的心意,那麼按照先前立下的軍令狀,今後可是要坐十年冷板凳,絕口不能再提獨立拍片的事。
但是,自己和郭保昌顯然沒有看錯他們。
功課做得非常細緻,導演有導演闡述,美術有美術理解,攝影有攝影構圖。
方言一言不發,翻著照片。
在湘西崇峻幽深的大山裡,鄉村郵路蜿蜒著穿過山嶺、河流和村莊,青色的山,綠色的樹,碧綠的青苔泥濘的小路……
「郭導跟我們講過,您想在這部電影,用色彩和畫面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