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已經過了一天,「周秦之變」的討論熱情依舊居高不下。
對沒有被提及的「唐宋之變」和「古今之變」,粵東讀者更是翹首以盼,終於在千呼萬喚之下,《鵬城特區報》率先地報道了方言在蛇口的第二場文學講座,重點放在「古今之變」。
由此,引申出「閉關鎖國」。
如果第一場講座的主體是「改革」,那麼第二場的主體,就是「開放」。
前後兩場文學講座,徹底點燃了蛇口,火勢從蛇口迅速地向鵬城、莞城等地蔓延。
羊城作為省會,更是傳得沸沸揚揚,儘管沒有方言的身影,卻早已經有他的傳說。
而當收到方言要從蛇口回來的訊息,韓躍民第一時間就通知了《花城》。
整個編輯部聞風而動,範漢生帶著林賢治等人,跑去碼頭迎接。
就見下船的不只有方言,還有袁更一行人,他們迎著風,握著手,用力地搖晃。
「小方吶,以後有機會的話,可要再來蛇口,好好地給我們多開幾場文學講座。」
「一定,袁老!」
方言信誓旦旦地保證。
袁更拍了拍他的肩,然後帶著下屬離開。
目送著他們漸行漸遠,韓躍民走上前來,一問才知,袁更此行是來羊城開會的,正好順路來送他一程。
「方老師,恭喜您在蛇口的文學講座圓滿成功!」範漢生等人的臉上,洋溢著熱情。
「雖然這話挺冒昧的,但我還是想說。」
林賢治猶豫道:「方老師,您在文學講座上的演講內容,能不能讓我們《花城》刊登?」
方言能從一雙雙眼睛裡看到期盼,輕點了下頭。
既然你們如此誠心誠意地懇求,那自己就大發慈悲地答應。
「謝謝方老師!」
眾人像挖到金子般,欣喜若狂。
對於他們的謝意,方言能從稿酬按規定的最高標準來給之中,完全地感受得到。
就在此時,韓躍民壓低聲音道:「巖子,咱們現在不住在羊城酒家了,改地方了。」
方言詫異道,「改在哪裡?」
「榕園大廈。」
範漢生解釋說,在報紙長篇大論地報道的時候,上頭直接安排到官府的招待所。
方言笑而不語,並沒有刨根問底,而是想第一時間回招待所休整。
「方老師確實該好好休息,養足精神。」
範漢生道:「創作班的同學們聽說您會來講課,都很興奮,問了我們不下十幾次。」
「那就明天吧。」
方言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