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沉樂道:「剛剛提到《我有一個華夏夢》,讓我想起了手頭上的一個劇本。」
「老白說的是你那個《大橋下面》吧?」
吳貽躬一張口,讓方言挑了挑眉。
「沒錯,就是這個!」
白沉緩緩地道出劇本創作的前因後果,「這還要從80年說起……」
當時社會里一直流行著一種論調,稱這個年代的青年是「沒有希望的一代」。
自己堅決反對這種說法,恰好《青年文學》掀起了關於人生的大討論,也刊登了方言的演講內容,這更讓他下定決心要拍出一部展示當代青年精神面貌的電影。
正好自己家離三官塘大橋很近,就到那座橋堍下面的老住宅區,採風走訪,為劇本蒐集素材和靈感。
在跟那裡的待業知青和個體戶熟識以後,發現這些青年身上有許多可貴的品質。
說完創作的經歷,然後斬釘截鐵地說:
「我可以很肯定地說,當代的青年絕對不是"垮掉的一代"!」
「我同方老師的觀點是一樣的,華夏青年是大有作為的,是大有希望的!」
「您越這麼說,我越期待這部電影。」
方言道:「不知道打算什麼時候開拍?」
白沉回答說,《大橋下面》的劇本早在去年3月底就已經完成。
方言問:「那為什麼不拍出來呢?」
吳貽躬說廠裡計劃下半年籌備這個專案。
「演員是個大問題,特別是這個女主角。」
白沉簡單地說出對女主角的要求。
「你們上影人才濟濟,不愁找不到合適的人選,比如龔樰同志,跟我同行的桂西廠同志們,對她的評價可都不低。」
方言想著龔樰上輩子憑藉《大橋下面》步入事業巔峰,於是順水推舟了一把。
「龔樰啊……」
白沉和吳貽躬大為意外,相視一眼。
方言道:「在火車上閒聊的時候,我聽韋廠長說,她好像還演過《子夜》的電影。」
「沒錯,本來給小樰定的是"朱桂英"。」
吳貽躬道:「但她為了突破自我,主動請纓去演"馮眉卿"這個反面人物。」
「這個角色,可不好演。」
方言看似隨意地誇了她幾句。
預言家給金水啦!
龔樰可要接好了!
免費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