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鹽的味道,山的味道,風的味道,陽光的味道,也是時間的味道,人情的味道。」
「遠在異鄉的日子裡,一日三餐有了臘味相伴。」
「故鄉的風、光、雲、雨,似乎就縈繞在身旁,從未消散。」
「………」
整個樣片的時長不長,僅僅7分鐘左右,簡單地分為兩個部分。
一個是臘肉的製作過程,一個是用臘肉製作的菜餚。
然而,這麼短的片子,方言、汪曾其、司徒釗敦、石方雨等人足足看了三遍。
第一遍看熱鬧,第二遍看門道,第三遍看問題,看完之後,中途休息15分鐘。
觀眾可以到隔壁的會議室,先討論一會兒觀感和體會,等時間一到,座談會正式開始。
「小方老師,覺得怎麼樣?」
這個問題,不僅僅是司徒釗敦想問的,更是石方雨等專案的負責人想
要問的。
「整體上沒有什麼大問題。」
方言話鋒一轉,指出兩處瑕疵。
第一處就是文案,雖然通篇照搬自己的散文,感到十分榮幸,但很明顯,有時候圖文不適配,反而破壞了辛辛苦苦營造出的氛圍。
「關於這方面,我和小方昨夜趕製出一篇稿子,雖然還只是初稿,但相比於剛剛的內容,應該會更適合《舌尖上的中國》來展示。」
汪曾其給方言遞了個眼神。
方言心領神會地從包裡取出一摞稿紙。
石方雨等人接過,開始競相傳閱。
司徒釗敦鄭重其事地說,劇本乃一劇之本,放在紀錄片裡,也是同理,在文案的創作和把關上,以後還要多多仰仗汪曾其和方言。
「責無旁貸!」
方言斬釘截鐵地說完,接著指出第二個瑕疵,就是構圖上,雖然用定焦鏡頭拍了食物烹飪的特寫和慢鏡,但有的地方還略顯粗糙。
「畢竟,這是頭一回擺脫傳統紀錄片的拍攝理念和技巧,運用這麼多主觀性鏡頭。」
「一回生,二回熟。」
司徒釗敦說到拍攝的難點,就是為了捕捉到生動的畫面,攝像機必須放置在或炸、或蒸、或燉的食物旁邊,錄製烹飪的過程中,很容易被濺到油,因而不得不多次調整位置。
構圖上,也難免被破壞。
「用些空鏡頭來過渡怎麼樣?」
方言沉吟片刻,說出了口。
空鏡頭是美食紀錄片裡必不可少的,像李子柒的《古香古食》,空鏡頭可派上了大用場。
「這倒是不錯的主意,可以一試!」
司徒釗敦眼前一亮。
眾人討論了會兒,夏偃隨後帶著方言,跟夏夢等香江的電影人接觸,彼此相互認識。
夏夢號稱「長城影業大公主」,五六十年代,紅極一時,簡直是東方的「奧黛麗赫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