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嬸說:“今兒的報紙上都登的,就是那個掛了橫幅的個體戶,叫韓、韓躍民。”
眼鏡婦女疑惑道:“什麼橫幅?”
不等方紅開口,周阿姨抖落著圍布,“就是‘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沒錯,就是這一句!”
大嬸滿臉激動道:“我就是衝著這句,才在韓躍民的攤上買了這條褲子。”
眼鏡婦女驚訝說:“有這麼回事!那我燙完頭得去看看,這個韓躍民說的可真提氣!”
“不是那個‘韓躍民’講的。”
周阿姨把今天的《燕京日報》遞了過去,同時指了指方紅,“呶,這話是她弟弟說的。”
“她弟弟?”
大嬸和眼鏡婦女好奇地望向方紅,又看著報紙,內容大體是某一天,方言到韓躍民攤上買文化衫,韓躍民認出了大作家,兩人聊到華夏女排的最終成績,方言說是“冠軍”,韓躍民有點不自信,於是,方言彷彿世外高人,說出了這一句話,韓躍民激動得立馬做成了橫幅。
報道寫得有鼻子有眼,兩人怔怔道:
“你弟弟就是那個大作家,方言!?”
“就是他,我們南鑼鼓巷出來的大作家。”
周阿姨作為從小看他長大的街坊,由衷地感覺到光榮和驕傲。
……………
這些天,不管是全國性,還是地方性的報紙,連篇累牘地報道宣傳“女排精神”。
《燕京日報》等報紙報道的“如果奇蹟有顏色”,看上去雖然只是錦上添花,但這朵花開得驚豔絕倫,立刻被《光明報》、《人|民報》、《華夏青年報》、《紅旗》等報刊引用、點評。
在全國各地湧現出學習“女排精神”的同時,這句口號以超乎尋常的速度傳播開來。
方言和韓躍民作為當事人,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尤其是方言!
畢竟,這位可是喊出“文化自信”、“華夏復興”的傑出青年,文化人說話就是不一樣!
這下子,包括《燕京日報》在內的燕京媒體,紛紛派出記者,都想給他做一個專訪。
甚至,不惜堵在《十月》編輯部的門口。
一家接著一家,根本停不下來。
方言終於受不了,跑到後鼓樓苑的四合院裡躲清淨,桌上擺盤花生米以及一瓶二鍋頭。
“對不起啊,巖子,都怪我。”
韓躍民內疚地撓了撓頭。
“韓哥,當時採訪的時候,你怎麼就給說漏了呢?”方言苦笑連連。
“我這不是第一次見記者嘛。”
韓躍民尷尬道:“好幾個人圍著我,一緊張,腦子一片空白,他們問什麼,我答什麼,一不小心就說漏嘴了,把你給說出來了……”
方言聳了聳肩,想低調咋就這麼難呢?
“對不起啊,巖子。”
韓躍民不住地道歉:“辜負伱的心血了。”
“沒事,這次效果雖然沒有達到預期,但結果也不錯,下次再接再厲。”方言擺手道。
韓躍民嚇了一跳,“還有下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