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南鑼鼓巷。
家門口的老槐樹下,楊霞再三地叮囑:
“再看看,東西都帶齊了沒有?”
“都帶了,媽,您就甭操心了。”
方言提著行李,“我不過是出趟差而已。”
楊霞拍了拍他的衣服:“路上注意安全,把錢要藏好了……早點回來,咱們全家都等你一起去看《牧馬人》的電影,知道沒有!”
“得嘞。”
方言徑直地朝公交車站而去。
此時的心境完全就是,如鳥上青天,魚入大海,再不受羈絆了,也暫時不用去管《大秦之裂變》下部發表之後,到底會掀起什麼樣的滔天巨浪。
尤其是到了陝北,這種情緒就更強烈了。
畢竟,陝北怎麼說也算自己的第二故鄉。
“嘟嘟嘟!”
火車冒出濃濃的煙霧,緩緩地停下。
方言護著行李,下到月臺,就見烏泱泱的人群中,突然舉起了一隻手,左右晃動。
“巖子!”
陸遙從人潮裡,擠到他的面前。
方言和他來了個結結實實的熊抱,餘光裡注意到除了賈平窪,接站的還有幾個生面孔。
“本來我打算和平窪來接你,沒想到編輯部的同事一聽說要接的人是你,但凡有空的,全都來了。”陸遙發出爽朗的笑聲。
在他的介紹下,彼此之間,相互認識。
“伱的名字,現在在整個陝北,幾乎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賈平窪語氣裡透著一絲羨慕。
方言大為意外,“不會吧,這麼誇張?”
“平窪說的一點也不誇張。”
陸遙擺了擺手,“你根本無法想象你的《大秦之裂變》在陝北引發多大的轟動。”
賈平窪等人你一言,我一語,方言慢慢地聽明白,自己的到底有多麼的火爆。
不單是文藝界,整個陝北一邊倒地支援、宣傳,甚至是吹捧《大秦之裂變》,從方方面面、各個角度地花式誇獎,那些零零散散的批評、質疑和否定統統被淹沒。
跟這些報紙和期刊一比,就連陸遙他們都覺得自己的評論太普通了,簡直是自愧不如。
但也可以理解,對於從陝北出來的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有著非常複雜的感情。
雖然《大秦之裂變》裡沒有提到秦朝,但“赳赳老秦,共赴國難”,更能讓“老秦人”熱血上頭,何況,方言是在陝北插隊的知青。
四捨五入,那也算是陝北的兒子!
“這還只是上部,等你的下部發表了,只怕會更轟動。”
陸遙眼神炙熱,心情五味雜陳。
“不用等下部了,你忘了《華夏青年》最新一期,把巖子的演講作為人生大討論的收官之作,造成了多大的反響,那段時間,我在街上看到的橫幅,上面寫的全是巖子的話。”
眾人如數家珍,甚至提到《熱愛生命》、《暗戰》廣播劇等,目光死死地盯著方言看。
“瞧瞧,巖子,你這一年多的時間,已經在文壇裡幹出了這麼多大事。”
陸遙眼裡冒著精光,他也太想進步了!
“千萬別這麼說。”
方言擺手,“要說人生大討論的話,我覺得《高加林的故事》也是一個很好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