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張曰:“何謂惠而不費?”
“何謂惠而不費?”樂歌問。
曾子沒有回答,繼續往下念:
子曰:“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君子無眾寡,無大小,無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驕乎?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等等!解讀一下!”樂歌阻止道。
曾參這才解讀道:“子張說:怎樣叫要給百姓以恩惠而自己卻無所耗費呢?先生說:讓百姓們去做對他們有利的事,這不就是對百姓有利而不掏自己的腰包嘛!選擇可以讓百姓勞作的時間和事情讓百姓去做。這又有誰會怨恨呢?自己要追求仁德便得到了仁,又還有什麼可貪的呢?君子對人,無論多少,勢力大小,都不怠慢他們,這不就是莊重而不傲慢嗎?君子衣冠整齊,目不斜視,使人見了就讓人生敬畏之心,這不也是威嚴而不兇猛嗎?”
“哦?這還是有些裝比的味道啊!”樂歌感嘆道。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但也不完全是裝比!樂伯伯!有時!還是要做做樣子的,不然!就沒有區別了,就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沒有尊重,就沒有權威。沒有權威,哪裡有人聽從你的善意安排呢?”
“得得得!”樂歌打斷道:“這些道理我都懂!”
“對不起!樂伯伯!對不起!”曾子發現自己的言語有些過分,趕緊道歉。
樂歌見曾子沒有了以前的鬥志,也不想再跟他爭論。再則!如今的曾子,已經是個小老頭,在外面還是有一定臉面的。要不然!別人也不會尊稱他為“曾子”。
要是在以前的話?樂歌多少是要激將一下曾子,然後看著曾子生氣的樣子而偷樂。
“繼續往下讀!”樂歌催促道。
“是!樂伯伯!”曾子應道。
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
“什麼意思?解讀一下!”樂歌伸手示意道。
曾子解讀道:“子張問:什麼叫四種惡政呢?先生說:不經教化便加以殺戮叫做虐;不加告誡便要求成功叫做暴;不加監督而突然限期叫做賊,同樣是給人財物,卻出手吝嗇,叫做小氣。”
“嗯!很好!解讀得很好!很容易懂!好!”樂歌誇獎道。
“謝謝!謝謝樂伯伯!”曾子應道。
“繼續!繼續往下讀!”樂歌伸手示意道。
“樂伯伯!沒有了!”曾子朝著樂歌樂伯伯看著,攤了攤雙手。
“沒有了?”
“沒有了!樂伯伯!最後一篇是總結!樂伯伯!子張向先生請教為官從政的要領。先生講了五美四惡,這是先生政治主張的基本點。還有: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擇可勞而勞之。先生反對不教而殺、不戒視成等暴虐之政。”
“好!”樂歌點頭道:“用這些來作《論語》的結尾,是最好不過了!好!”
“謝謝!謝謝樂伯伯!”曾子感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