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昭公與季平子幹起來了,耽誤了孔子的仕途,樂歌與孔子打的賭也因此而停頓。孔子不去做官了,哪裡還有什麼小圈子?
不過!孔子並沒有因此而放棄夢想。他在投身教育事業的同時,一樣在建立他的那個圈子。
一心教書的孔子,徹底丟棄了魯國方面的官職反而專注了。
以前!他的“周禮”課課程是很少的。所謂的周禮課,也就是學習周朝的禮儀。
現在!他加大了習禮課。並且!在習禮課上面,加上了道德品質課。以前只是習禮,講解禮儀等等。現在!他多了一些內容在裡面,開始講品德、人生觀了。
單純地習禮,只是小孩子模仿而已。而要讓人真正地懂得禮,就得講解更深層次的內容。因此!就有了思想品德、人生觀、哲學方面的內容。
見孔子還較上勁了,樂歌不得不佩服孔子的執著精神。
孔子在研究周禮,研究詩、書、禮、樂方面,再缺少的是圖書。自從魯昭公被趕出魯國後,自從與季平子斷了關係後,他就無法再去魯宮看書、去季府看書了。
書!成為困惑孔子的一大問題。
沒有書!沒有資料,你研究個毛?
樂歌見孔子是認真地,不得不幫這個忙。要知道!他是王子,是周天子的兒子。所以!以他的能耐,要什麼書還能沒有呢?
“你要什麼書?你開個書單過來,我給你想辦法。”
孔子自然是求之不得,把他想要的書都列舉了出來。
透過看書,你就可以知道更多你需要看的書,你就能得到更多的“書源”。本來是不瞭解這本書的,可看了某本書後就知道這本書了。如此類推,你需要的書也就越多。
開始的時候!父王周天子還在的時候,樂歌是讓人從洛邑那邊,從周藏室那邊搞書過來。只要捎個信過去,周藏室那邊就會想辦法把書捎過來。
後來!周天子死了,樂歌的那些兄弟們為了爭奪天子之位,周室那邊亂了,就無法搞到周藏室的藏書了。
父王周天子死時,樂歌並沒有回去。他答應母妃了,不再與洛邑那邊有那個方面的來往。不與兄弟們爭奪爵位,不參與權力爭鬥。
要書跟爭奪爵位是沒有關係的,再則!他是向父王周天子要。
父王周天子在世的時候,每年都會給樂歌送來錢財,相當於王子的俸祿。作為王子,每年是有消費額度的。每年給這麼多錢給你,你怎麼花是你的事。
樂歌雖然不是冊封的王子,可週天子心疼兒子,為了盡父王的責任,都會按照皇家的標準來給的。://
樂歌就是透過這個機會,讓使臣把他要的書單遞過去。周天子那邊得到書單後,都會讓人及時送過來。
雖然周天子是個架空權力的天子,可與各個諸侯國之間還是有信使來往,有使臣來往。諸侯君王們遇上什麼事了,還是要朝貢的。不朝貢的話?周天子就不給你蓋玉璽印。周天子就是透過這個機會,讓人把樂歌要的書送過去。
得知樂歌是王子,是遺落民間的王子,有不少人是慕名而來,跟他探討人生。
樂歌深得老子道學,所以!能夠與這些人談得來。甚至!有不少人把他當成人生導師。
因此!有時樂歌找他們借書,自然是一句話的事。除非是珍藏版,不然!都願意贈送給他。
其實!不是樂歌要借書,而是他要為孔子借書。
那些要還的書,孔子都會讓學生幫忙,把書抄寫、燒錄下來。書是自己的,那就無需著急燒錄了。
做孔子的學生,就要給他抄寫、燒錄新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