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時間:2014010216:15:26370.第370章節止客串4
許陽看著眼前的一堆古董很是無語。這是孫老讓人拿上來的。有玉器,有瓷器,有文房四寶,當然還有一些雜項。許陽看到這些東西的時候就問孫老,這是什麼意思?
“老闆,難得您今天來一趟,所以我怎麼可能放過您做為老闆的權利呢,這些都是最近幾天收上來的古董,還沒有經過咱們專家的鑑定。那些專家和老闆您比起來那可是天上地下,現在有不花錢又好的,幹嘛請別人!”
許陽很是無語的看著孫老一口一個老闆的話,當然也聽出這是孫老對自己的怨氣,話說自己這個老闆當的好像真的不是很負責,甩手掌櫃當的有點過頭。不過這也太多了吧!
孫老叫來兩個學徒,告訴兩人,老闆鑑定完之後把老闆鑑定的都記好了。轉身繼續忙了,現在天寶軒生意越來越好,今天來鬧事的人,大家心照不宣,都私服猜到一些,而且現在年底,加上孫老對於今天許陽客串節目的效果,估計用不了幾天弄不好店裡要火一下子。
許陽隨手拿起一件古玩。是一枚印章,清末的官印,只是這是一枚九品後補縣令的印章,收藏價值還是有的。整體以銅為主。許陽一邊看一邊鑑定,兩個小夥計對於這個和自己差不多大,好像沒有自己大的老闆很好奇。
這兩人是新來的。一個叫李國,一個孫洋!兩人到是很認學,當然對於自己這個老闆同樣很好奇。許陽在潘家園裡的傳說太多了。今天見到的時候第一印象就是太年輕了。多少心裡也有些不平衡感,不過現在看到許陽隨手拿起一件物品,張口就來的專業知識。慢慢的由不服變為驚訝,最後打心裡服氣了。
許陽並不知道這兩人的想法,繼續鑑定著,許陽的鑑定速度很快,不過也不是什麼都能鑑定的,關於古字畫類的東西許陽都會放在一邊,這些實在不是他的強項,就算他用異能看出年代,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那樣的話很可能會把好東西露掉。當然這裡面也不全是古玩,大家走走說說,很快就來到“天寶軒”。在路上,林小茉不時的把玩著手中的青花胭脂盒問道:“許陽,你是如何看出這件是真品的。我看了那些攤位上很多和這件差不多啊。”
“唉,其實這也是現在古玩界的悲哀,其實不管哪行哪業都有人投取巧。以前如果收買古董十八五六皆為真品,現在百去九十九了。其實這些造假之人,很多在專業上不比我差,只是被眼前的利所迷惑而已。
我就解釋一下關於青花瓷器的相關吧,這樣大家以後在入手的時候也好有一個瞭解,多少也算盡一點力而已。”
說到這裡,許陽接過林小茉手中的青花瓷。說道:“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用化學知識講的話就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髮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明代青花成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時發展到了頂峰。明清時期,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孔雀綠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紅彩、黃地青花、哥釉青花等衍生品種。
青花瓷現在在世界上也享受盛名,國名很多收藏家也為自己擁有一件真品青花而自得。這些就是老祖宗們留給我們華夏的自豪與驕傲。青花瓷始與唐,盛於明!我手中的這件青花瓷雖說只是一件民窯做品,但是從釉彩上來看也是不錯的精品,尤為難得的就是儲存如此完玩,無一絲的磕碰,這就為這件青花胭脂盒的價值大大的提高了。
我記得幾年揚州出土的青花正是為唐青花。從青花瓷片來看,其青料髮色濃豔,帶結晶斑,為低錳低鐵含銅鈷料,應是從中西亞地區進口的鈷料。胎質多粗松,呈米灰色,燒結度較差。底釉白中泛黃,釉質較粗。胎釉之間施化妝土。器型以小件為主,有復、碗、罐、蓋等。
至於你手中的青花則是明末清花,怎麼說呢,明末青花是明朝時期青花瓷最差的一個時期,這個那個年代歷史是分不開的。
明清時期是青花瓷器達到鼎盛又走向衰落的時期。明永樂、宣德時期是青花瓷器發展的一個高峰,以製作精美著稱。
明初的青花器有大小盤、碗、梅瓶、玉壺春瓶等。所用青料以國產料為主,也不排除有少量進口料。青花髮色有的淡藍,有的泛灰。前者有一部分有暈散現象。紋飾佈局仍有元代多層裝飾的遺風,題材也變化不大,但許多細節已有變化:如蕉葉的中梗留白;花瓣留白邊較之元代更明顯清晰;牡丹葉子“缺刻”部位較深,不如元代的肥碩;菊花繪成“扁菊”,花芯以方格紋表現;龍紋仍是細長身,但除了三、四爪外,已出現五爪,爪形似風輪,氣勢不如元龍兇猛矯健。輔助紋飾的如意雲頭由元代的三階雲改為二階雲;蓮瓣紋內多繪佛家八寶(元代多繪道家雜寶)。碗、小盤多繪雲氣紋,僅繪於器物外壁的上半部。器物底足多平切、砂底無釉見窯紅。未出現年款,帶款的器物也極少。
明中期青花瓷纖巧柔和花葉紋細而密,梵文圖案增多,龍紋纖細柔和,人物灑脫。款識為六字、四字楷書款都有!這個時期的青花是青花中的上品。
明末時由於政治動盪,導致百業凋敝,陶瓷業也蕭條冷清。天啟十九年以後朝廷即無下令造官窯器,因此天啟年款器甚少,以“大明天啟年制”為主,也有“天啟年制”款。民窯器中各種圖記款、堂名款、吉語款、頌語款增多,如玉堂佳器、萬福攸同等;多偽託款,有永樂、宣德、成化、天順、正德、嘉靖等朝的,其中偽託天順款的惟有天啟。紋飾仍以傳統紋飾為主,但道教內容的紋飾較萬曆時少,畫意粗率。此期的紋飾較疏朗,生活氣息較重。胎體厚重、胎質粗松、器形不規整、器底粘砂、塌底、跳刀痕等已成時代特徵。
到是明朝最後一個皇帝崇禎無官款器。器型不多,以缽式爐多見,此外還有碗、杯、瓶、花觚等。青料有石子青、浙料等。髮色粗者多暈散、精者穩定。紋飾圖案除傳統題材外,高士圖尤其多見。嬰戲圖小孩頭大腳小比例不諧調。山水人物圖(高士圖)中秋草、括號雲、小太陽等為典型特色。胎質粗疏。釉白中閃青,有的發灰。
你這件從胎,釉,器型上來看,就是崇禎時期的青花,你也不要感覺不好,畢竟,幾百塊換來一件幾萬的青花,這個漏,在行內也不算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