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存亡之道不朽:天下大爭,務實者興盛,務虛者敗亡;舍此之外,豈有他哉!”
張良的話,振聾發聵。讓大廳中眾人一時沉默,劉季不愧是政治嗅覺敏銳之輩:“子房先生是說,劉季沒有務實?”
“沛公本乃一介亭長,管十里盜竊之事。起於大亂之時,所謂聲勢名望,原本便是虛多實少。”
“今又逢嶢關大敗,昔日虛勢盡去,實力匱乏盡顯。沛公跌落項氏嬴氏之後,沛公覺得難堪屈辱,在下體察沛公之心。”
“然而,當此之時,秦二世穩坐關中,佔據地利,更有關中老秦人歸附。項羽鎮陝縣,手握楚軍主力,天下獨霸。”
“此刻沛公實力不濟,圖謀一爭,可謂是大謬。”
剎那間,劉季臉色大變,站起身來深深一躬:“還請子房先生教我!”
態度之誠懇,千古難見!
看到這一幕,張良霍然站起肅然一躬:“當此之時,洞察要害,集結流散,錘鍊實力,最後獲取一郡之地立足。”
張良與秦有國仇家恨,以推翻暴秦為目標。無意之間,他發現劉季此人心志堅定,頗有成大事之氣度。
他想在劉季身上,賭一把!
……
“好!”
拍案而起,劉季斷然下令:“由樊噲,子房率領五千甲兵,隨劉季前往函谷關赴會。”
“諾。”
……
張蒼得到項羽的回應,在第一時間進入函谷關,縱馬飛奔咸陽而來。手持金令箭,沿途關隘,行人避道。
……
咸陽宮。
“陛下,左庶長到了!”韓談匆匆而來,在胡亥耳邊低語。
“傳!”胡亥眼底掠過一抹凝重,大袖一擺。
“是。”
……
張蒼大步而入,走入正殿肅然一躬:“陛下,項羽答應了議和,不過條件是讓陛下半月之後,前去函谷關與天下諸王共商國是!”
張蒼的話,縈繞在胡亥心頭。思付良久,斷然下令:“韓談,派人傳國尉與左相,與東偏殿舉行小朝會。”
“是。”
隨著韓談離去,胡亥目光落在了張蒼的身上:“此次朝會,廷尉也位列其中!”
“是!”
……
不消片刻,尉繚,子嬰聯袂而至。大秦帝國重臣都到了偏殿,分別落座,齊齊將目光望向了胡亥。
“諸位愛卿,廷尉帶來訊息,項羽答應議和,但要求朕半月之後,出函谷關與天下諸王共商國是!”
“對於此,諸位愛卿可有謀劃?”
胡亥清楚,以大秦帝國垂危之局。議和有望,沒有人會阻攔。今日小朝會,最大的目的就是為了商議議和底線與內容。
尉繚一番思付,道:“陛下,議和之事,勢在必行。但陛下此去,必須謹慎以待。”
“項羽有萬夫不當之勇,山東反秦勢力欲殺陛下者,不計其數。一旦陛下發生意外,大秦帝國恐怕再無重鑄的可能。”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