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如同龜裂的面板開始滲出混著金砂的岩漿,整座祭壇上匯聚起四面八方而來的地脈之炁,地參伴隨著祭壇沉入大地消失在群獸眼中。
那些獸類則是懵懂無知的盯著地上殘留的箴言,獸類的本能告訴它們這些古怪紋路般的東西對它們十分重要!
而在東方的一座萬丈高山之巔,萬鳥齊鳴,無數飛鳥環繞著山巔一座巍峨宮殿,天玹化身百丈巨鷹,展開亮金色的翎羽雙翅,頓時讓十方祥雲聚來將此山巔宮闕映襯的恍若仙宮,天上星辰閃爍,日影昭顯,雲雨和風,雷霆遊走時而綻放天威暴明一瞬。
天玹遨遊蒼穹之中,身影越來越淡,直至仿若與天空合為一體,日影歸位,雷霆之中金光璀璨,走出一位身穿冠冕長袍的威嚴男子,其手持金玉上闕天書,書頁開啟,其上落下片片金羽,無數飛鳥爭先恐後的搶奪著一片片金羽,凡是得到金羽的鳥雀皆啟靈智,得天法之陽。
他立於那雲闕中的宮殿上方,手持天書,方一開口便猶如攜帶天威一般浩浩蕩蕩。
“今我天玹修得天金神通,傳下金玉上闕天書,教化飛鳥之族。”
看完這二妖突破的場景,李元眉頭一皺,他已經有意引導這二妖往外界天地的修行法門走,但他們還是改變了許多。
並非是二妖有心叛逆,而是玄元界的意志如此,就是要和外界天地走出一條不一般的修行之路來。
敬天祭地,一方世界的萬物生靈在受到這二妖的先啟影響後自然也會跟著做出此舉,皆供奉天地。
這背後,似乎又涉及到了氣運和命數的關係。
在玄元界內,即便是外來的上位真修恐怕都不是天玹地參的對手,但一出了玄元界這二妖就只是個尋常真修,頂多對大道感悟要比尋常真修高些。
不過李元於他們而言,便是此界的半個天道,他但有所令,天玹地參便不得不從!
李元駐足在蒼穹之上,默默觀望著二妖,他們在玄元界內已經不能稱之為妖了,可以想得到在千百年後,玄元界內的啟智眾生將會恭稱他們為天尊地母。
看著這一幕,李元回想起了遙遠的前世記憶裡華夏神話的開端,盤古開天,諸神洪荒,爭道大世。
雖然二者之地位不可相提而論,但世界演進的歷程卻頗為相似。
諸靈啟智,因智而求道。
求道爭之,紛爭便起,因果便出,天地會在眾生求道之中逐漸成長完善,眾生會越來越強大,而天地則是明面上的越來越淡化。
可實際上哪怕眾生神通再高,實力再強,終究是歸於天地之中的存在。
天地,並不會變弱。
看著天玹和地參開始教化部眾,李元笑著搖搖頭並不多加干涉,這方天地如何演進也不會對他造成威脅,他只要護著玄元世界,想著為它多行祭祀便足夠了。
李元仔細算了又算,與司命天石牽扯日久,他冥冥之中對於命數便自然而然的有了些感應。
登位之期,已然不遠了!
從修得神通於滅門之際執掌祁靈開始,他心中便遙望著高高在上的元水位格,併為之努力修行了兩百餘年,他如今已有三百六十餘歲之久,縱然壽元悠久,但他這次若不成,哪便再也沒有再積近四百年之大勢的機會了。
李元來到了宗祠之中,看著燈燭旁的靈位,伸出衣袖來拂過宗祠牆壁,黃沙礫土飛揚,在宗祠的牆上由左到右,刻劃出了十七代執掌的畫像與名姓。
從第一道執掌王未先祖到第十七代執掌王尋,代代傳承,四千餘年之久,多少興衰風雨事,不該被忘記。
李元再伸手一指宗祠臺位上,最上首空出一位,那是他給自己所留的。
從自己開始,從第十八代執掌開始,祁靈門便不會再沒落!
第二排章啟和崔懷秋的靈位往兩側分開,正中央的靈位同樣空出一格,這是為陳觀所留的。
至於第二十代執掌,白素問,她道途未成,如若成了金丹自然不可能輕易隕落,也就不給她留了。
這裡的靈位不同於祁靈門現世中的宗祠,只留下與玄命,與他有命數牽連之人的靈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