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塊玉佩表面光滑圓潤,質地細膩,的確是白玉中的精品,玉璧上刻有龍紋,看起來威風凜凜,的確是雕刻得栩栩如生。
但是,這塊玉佩卻並非李航所說的蟠龍如意。
真正的蟠龍如意,應該呈青色,和那塊鸞鳳和鳴一樣,屬於青白玉,而不是李航手中的那塊玉佩一般的純白色。
而且李航的這塊玉佩又薄又小,不足巴掌大,呈圓形,真正的蟠龍如意應該和鸞鳳和鳴一樣,應該是呈四方形,玉佩之上雕有盤旋的巨龍,整塊玉青碧通透樣式古樸,不會像李航手中的這塊玉佩這般花哨。
見所有的人都看著自己手中的玉佩不說話,李航以為這些人都被震撼住了,忍不住得意地道:
“這塊蟠龍如意是漢代古玉,而且玉上有沁色,應該是古代帝王的陪葬品,我也是費了不少心思才淘到。”
他不提沁色還好,提到沁色,霍思寧是真的忍不住了,她連忙朝著前面坐著的三個老頭看去。
果然,周世濤和石慶雲等老頭的臉上都帶著便秘之色,一旁坐著的蘇忠卿更是連臉都綠了。
“沁”這玩意兒,聽起來好像是一門很深的學問,其實說穿了,就是玉器上的鏽,跟銅器上生的鏽瓷器上的胎釉是一個道理。
不過玉器上的鏽,並不是玉器本身產生的,而是被外物侵蝕後產生的特殊顏色的物質。
在古玩圈子裡有一個說法,未曾入土的古玉統稱為“傳世古”,而陪葬的玉則俗稱“自來舊”,這兩種古玉的最大區別,就在沁色上。
一般來說,傳世古玉長年累月在人的手中把玩,所以盤出來的玉帶著人氣,通透溫潤,晶瑩光潔。
這也就是為什麼人們會說玉養人,人養玉的原因。
玉雖然是頑石,但是在透過盤玉,可以讓原本晦澀粗糙的古玉恢復本性。
而出土的舊玉則不同,在經過數百上年前的時間之後,那些古玉在石墓之中多遭受泥土或者墓葬品的侵蝕,玉上必會帶著沁色。
當然,泥土的多樣和物品的豐富,使得玉器掛上的沁色也會大不相同。
不過一般來說,玉器的沁色最常見的有四種,黃褐色是泥土或隨葬的枕香所沁,青藍色主要是衣物的染色所致,黑色是封棺的水銀侵蝕,白色則是吸收了墓葬中的矽質。
沁色對於玉器來說非常重要,它是考究玉器年代和同期玉文化、雕刻工藝、陪葬歷史的重要依據。
李航手中的這枚玉佩,上面的沁色為鮮紅的血色,按理來說,這樣的顏色出現在玉佩上也不算稀奇,如果玉佩放置在屍身下,極有可能會讓人身上的血色沁入玉佩中,形成血沁。
只是李航手中的那塊玉佩血色卻很明顯地不對勁兒,看到那個血色,就連季坤都忍不住輕笑出聲,衝著霍思寧擠眉弄眼使眼色。
霍思寧不由得搖了搖頭,這個李航打了眼還這樣得瑟,難道他就沒有注意到,蘇忠卿的臉色很難看嗎?
“霍小姐,你為什麼搖頭?莫非你對這古玉有別的看法?”邢嬌嬌冷不防開口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