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有數個螢幕在對著場上的眾多專家,所以專家們點評鑑定的情況,現場的所有觀眾和嘉賓都能看得到,所以剛剛霍思寧的表現算是有目共睹。
看到霍思寧鑑定瓷器遊刃有餘,這下眾人皆是目瞪口呆,意識到自己看走了眼。
這個叫霍思寧的小姑娘別看年紀輕,但是鑑定水準看起來不比其他專家差啊!
有那個年輕男人做開局,前一直在排隊等候的人頓時就有些蠢蠢欲動了,很快就有其他的鑑定者拿著寶貝來到了霍思寧這一桌。
來的這個人是一個跟霍思寧年紀相仿的女學生,揹著雙肩包,手裡用一個紙盒子裝著一個物件。
在霍思寧的示意下,女孩將那盒子開啟,從裡面掏出了一個極為小巧精緻的鼻菸壺。
這個鼻菸壺只有七八厘米高,若是藏在手心裡,不注意看的話幾乎察覺不到。
“小妹妹,能跟我說說你這鼻菸壺的來歷嗎?”
霍思寧一面看一面詢問道。
那小姑娘面嫩,聽到霍思寧這問題,面色一紅,小聲道:“這是我爺爺的遺物,但是我爺爺去世早,東西就留在了祖宅,前段時間我跟我媽去祖宅整理舊物,才在房梁頂上的老箱子裡發現了這個東西。我媽說這東西可能是古董,又聽說這兒有人免費鑑定,就讓我拿過來試試。”
又是一個祖傳的古董,來這裡鑑定的人,十個有九個說自己帶來的東西是祖傳的,但是這些來鑑定的人裡面,一百個也難得出一個真品。
所以霍思寧聽了這姑娘的話倒是沒怎麼往心裡去,而是仔細地觀察著眼前的這個鼻菸壺。
霍思寧惡補過的古玩知識裡,恰巧就在雜項裡面注意到過關於鼻菸壺的資料介紹。
鼻菸是用優質菸草經晾曬、發酵、過濾等工序精製而成,並著有止痛、消除疲勞的功效。
在14世紀的時候就風靡整個歐洲各國皇室、貴族階層了,後來到了16世紀末,西方傳教士將其傳入中國。
清朝從康熙皇帝開始,歷代從皇帝到大臣,很多人都嗜好鼻菸。
不過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對鼻菸壺的愛好,要更甚於鼻菸。
所以御製鼻菸壺也就一直無間斷,直至清朝滅亡,在這數百年中,鼻菸壺的製造工藝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精品層出不窮。
鼻菸壺流傳到今天,影響最大的恐怕要數內畫壺。
內畫壺一般是用半透明料器製造的鼻菸壺,在壺體兩側均為扁平,以便有兩個平面可以作畫。
然後,用一種特製的小竹筆,從壺口伸入,倒著在瓶子裡做畫。
因為製作難度高,因此製作鼻菸壺需要非常高超的技藝,在做畫以前還需要用鐵砂在壺中搖動,使內部表面變成毛玻璃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