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這古董是死物,人卻是活的,他斷不可能為了保這死物而放棄救治他母親的命。
霍思寧聽了這話也忍不住嘆息一聲,她倒是有錢,而且幾十上百萬對於如今的她來說不過是毛毛雨。
只是她和趙玉良交情到底不深,就連說認識他叔叔這種話都是騙他的,現在她若是突然提出來借錢給他這種話,霍思寧估計,以趙玉良的性子恐怕也不見得會接受。
這樣想著,霍思寧的手下意識地朝著玉杯邊緣撫摸了過去。
這麼一碰,卻是讓她忍不住渾身一顫。
這對夜光杯由藍田白玉製成,玉杯外雕琢的紋飾也是精雕細琢,看起來非常自然。
整個玉杯薄如紙,透亮如鏡。玉質更是圓滑水靈,質地細膩,一眼看去就讓人覺得極具靈氣,給人一種清爽古樸的感覺。
但是讓霍思寧沒有料到的是,她的手不過輕輕碰了一下,玉杯中那充裕的紫氣就迅速在她眼前蔓延開來,這讓霍思寧差點忍不住驚撥出聲。
一般來說,年代越是久遠的東西,所帶的紫氣就越多越純淨。
為了證實自己這個結論的正確性,這段時間霍思寧特意做了不少試驗,去過不少博物館,也去過一些古玩市場,透過天眼透視將各個朝代的真東西都非禮了一遍。
古董上籠罩的紫氣濃烈程度代表著古董的年限長短,霍思寧接觸到了各種時期的古物,從殷商到民國的古物都有,也從中總結出了不少規律。
什麼朝代的古物紫氣濃度是多少,她只要用天眼一看便知。
所以在觸控到眼前的這個玉杯之後,霍思寧的眼中才會充滿詫異之色。
很顯然,現在她手心摸到的這個東西,並非宋代的玉器,應該要比宋代更早。
因為之前在古玩街的時候,霍思寧只用肉眼看了眼這對玉杯,並沒有上手。
光看這玉杯的表象,再加上趙玉良言語上的誤導,讓霍思寧判斷失誤,認定了這玉杯是宋代的夜光杯。
可是現在眼前濃烈的紫氣告訴她,這玉杯絕對不是宋代的,極有可能是五代十國甚至更早。
這讓霍思寧啞然,沒有想到這對玉杯不只是她和趙玉良,連趙玉良的外公都打眼了。
不過隨後她又覺得慶幸,好在那位宋先生貪便宜一心想著撿漏,不肯花一百萬買下這對杯子,不然這麼好的一對玉器就要廉價賣掉了。
想到這,霍思寧的臉色也不由得凝重了幾分,她抬起頭來看著趙玉良,十分認真的說道:
“趙玉良,還好你今天沒有把這對杯子賣掉,我告訴你,你這對玉杯有大問題!”
“什麼大問題!?這杯子有什麼問題嗎?”
趙玉良聽了這話心中一驚,一臉忐忑地看著霍思寧。(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