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下午就有好幾家媒體過來了,記者們採訪了吳大隊長之後又陸續跟幾個教授進行了交流。
外圍看熱鬧的民眾見到採訪車上CCTV字樣頓時就激動了,有大著膽子的民眾問記者:
“你們真的是中央臺的記者嗎?如果將古董交上來,真的不會被追究責任,還能得到一筆酬金?”
那記者耐心解釋,民眾們得到肯定的答覆,看了看長槍大炮攝影師再看看電視臺的採訪車,仍然是有些遲疑。
就在這個時候,有一名農婦抱著一隻盤子從人群外圍擠了進來,聲稱那盤子是她在工地土堆裡翻找出來的。
雖然盤子有破損,但是學員們鑑定過後覺得那盤子很像是唐墓所出,立刻聯絡了謝道遠教授過來。
在謝道遠看過之後確定這盤子的確是古墓隨葬品之後,文物局工作人員直接將盤子放入了文物收斂箱中,不但沒有追究那名女工友的責任,還給了一筆贖金作為補償。
有了第一個人打頭陣,這下圍觀的民眾終於放下心來,不少人轉身就往家裡跑,沒過多久就有一大幫人搬了東西過來找學員們鑑定了。
前來鑑定的人有一部分是前面度假村工地上的施工人員,還有一部分則打扮得像是當地農民。
當然對方是什麼身份已經不重要了,學員們的工作重點是鑑定文物。
因為已經宣告過不慣是什麼人送回文物都不追究責任,所以霍思寧也懶得去探究那些人的真實身份,而是安安靜靜地坐下來準備開始鑑定。
也許是看霍思寧年紀比起其他學員顯得更小更稚嫩,那些民眾可能覺得霍思寧瞧起來比較好糊弄,所以那些帶著東西過來鑑定的人,居然在霍思寧的桌子跟前排起了長龍。
與霍思寧這邊截然相反,其他幾個學員那兒排隊的人卻是寥寥無幾。
尤其是丁亮和馮洋這兩個眼鏡書生,渾身充滿了學究氣場,嚇跑了不少來鑑定的人。
見到這情形,明白真相的眾學員們一個個眼底露出了詭異之色。
霍思寧這張臉可是在不久之前把他們都騙了,現在這些村民想在霍思寧手底下佔便宜,只怕是選錯了物件了。
果不其然,那些想要渾水摸魚矇混過關的人很快就發現他們打錯了算盤。
“夔鳳尊其口直,口以下漸大,垂腹收底,圈足。顏色鮮亮,層次清晰,佈局疏密有致。尊的上半部飾兩個鏤雕的夔鳳耳,因器型像倒過來的夔鳳而得名。”
“這件瓷器在各個特點上都達到了標準,不過這上面的落款卻是康熙年間,粉彩是乾隆時期的新突破,絕對不可能出現在康熙年間,所以很抱歉,您的這件東西是假的。”
霍思寧將一件夔鳳尊遞還給前來鑑定的一位農民老伯,那老伯聞言不甘心地看了霍思寧一眼。
察覺到那人面色有異,霍思寧心中一動,見那老漢一瘸一拐地走出了人群,不由自主地皺了皺眉。
鑑定了七八個物件之後,那些前來鑑定的人後知後覺地發現,眼前這個小姑娘雖然看起來面嫩像個高中生,但是鑑定水準卻是前所未有的高,而且效率也比其他桌的鑑定員要快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