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對霍思寧的水平有一定的信心,但是玉器鑑定的確不是霍思寧擅長的領域。
季坤記得很清楚,當初在和田的時候,霍思寧可是請教過他有關和田籽玉的辨別情況,因此對於霍思寧提交給他的這個結果,季坤有些懷疑。
不過分組之前就已經有過約定,學員們的測試教授們不得插手,所以季坤縱然懷疑,聞言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大略掃了一眼就點了點頭:
“行,你先把這個箱子放到篩選去,那邊還有三口箱子,你挑一個接著看,動作慢點不打緊,重要的是仔細,任何一個疑點都不能馬虎地放過。”
霍思寧點頭,因為比李萱冰和馮洋的速度略快,所以第二口箱子她優先選擇,這一回霍思寧自然是毫不猶豫地就選擇了裝滿瓷器的箱子。
那邊馬立文當然也看到了霍思寧在挑箱子,看到霍思寧選了瓷器,頓時氣結,狠狠地瞪了那邊磨磨蹭蹭的馮洋一眼,似乎在責備他不該這麼慢讓人捷足先登。
馮洋被馬立文這麼一瞪,心裡一陣發慌。
馬立文的性格他十分清楚,極為看重輸贏,早上吃飯的時候就一再跟他強調不能讓霍思寧出了風頭。
為了打壓霍思寧,馬立文甚至將第一箱子瓷器搶先分到了馮洋的手中,可是馮洋心中也有些鬱悶,霍思寧不擅長玉器,可是他擅長的也未必就是瓷器啊。
馮洋跟馬立文有好幾年了,主修的是古畫鑑賞,在瓷器上的研究不算深,對於瓷器的鑑定也多是一知半解,因此馬立文將一箱子瓷器交給他,不是在刁難霍思寧,而是在為難他。
面對一整箱子瓷器,馮洋只覺得束手束腳,擔心出現紕漏,他不得不小心謹慎仔細觀察,因此速度當然比不過霍思寧。
好在他在鑑定過程中時不時偷瞄幾眼霍思寧那邊,發現霍思寧連放大鏡都不會用。
馮洋覺得霍思寧只是個菜鳥,箱子交得這麼快十有八|九是敷衍了事,心裡頓時就有了幾分底氣,認為他再怎麼差也並不至於被一個菜鳥給比下去。
因為不會使用放大鏡,馮洋就給霍思寧打上了菜鳥的標籤,所以他註定要輸給霍思寧,為他的自負,也為他的輕敵。
這一回拿到手裡的箱子是瓷器,雖然霍思寧對瓷器的瞭解不比玉器多,但是能讓馬立文吃癟著急的事她很樂意去做。
比起上一箱子玉器仿製品,這一回她手中的這批瓷器的做工顯然就要高檔得多,裡面也不乏工藝精品。
瓷器所含的紫氣濃度代表了它的年代,不過可惜的是,縱然這些瓷器做工精湛,但是霍思寧的鑑定結果依然是仿品。
看了這麼多依然一無所獲,霍思寧不免有些懷疑,會不會是顧敘他們搞錯了?
就在她準備放棄的時候,一排茶碗引起了霍思寧的注意。
那是一批青瓷茶碗,整整十隻,茶托口沿捲曲作荷葉狀,茶碗則為花瓣形。
這是一批高仿柴窯,仿古瓷器的釉色和釉質雖然進行了做舊處理,但是它的側面又用墨釉鐫有“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字樣,底部戳印為“乾隆年制”。(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