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祖完畢,下午霍思寧就和蘇青青幾人出門閒逛,蘇青青忽然提議要去潘家園瞧瞧。
霍思寧倒是沒有意見,反正她這在家也是閒著,不如去外面逛逛。
潘家園其實就是舊貨市場,也就是俗稱的古玩街。
這兒匯聚了古舊物品、珠寶玉石、工藝品、收藏品和裝飾品等多種元素,市場分為地攤區、古建房區、傢俱區、收藏區、石雕區和餐飲服務等六個經營區。
在這兒經商的人超過萬人,來自全國二十八個省市自治區,涉及到五十六個民族,是帝都古色古香的傳播民間文化的大型古玩藝術品市場。
黃蕭藝一聽說霍思寧要去潘家園,自告奮勇地要在前面帶路。
和黃菡芸黃苒蘋這幾個女孩子不同,黃蕭藝對古玩倒是挺感興趣,大柵欄琉璃廠潘家園這些地方几乎每隔一兩個星期就要去逛一遍,不過這傢伙年紀小,也不怎麼出手,基本上都是隻看不買的主。
在潘家園,有各種老字號,當然也不缺少散攤。
通常來說,散攤擺貨的貨主基本上分為新老兩類,老攤主長期在此街上“打躉”,這些攤位上的好東西基本上都被人挑選乾淨了,剩下的多為仿品。
這些人的生意物件基本上就是那些不瞭解情況的外地買主或者新入門的玩家,鮮少會有回頭客,他們只有在偶爾從其他地方吸納收購了舊貨之後,才會賣力吆喝;
新攤主則不同,這些人多為外地貨主,賣的東西多數是舊貨或者出土貨,貨品相對老攤主來說要像樣得多,裡面經常會有不錯的真品。
但是新攤主很難遇到,除非對這條街格外熟悉,否則根本判斷不出來。
不過讓霍思寧感到意外的是,黃蕭藝雖然古玩玩得少,但是沒事兒就在潘家園這邊遛彎,這條街上哪個攤位擺在哪兒,哪個老攤販長什麼樣他都能如數家珍。
所以很快地,他就發現了一個新攤位,那攤主約莫七十來歲,穿著一身灰不溜秋的中山裝,看起來並不起眼。
黃蕭藝十分確定,這個攤主他從未見過。
“青青姐,那攤子上應該有好東西。”那攤位上的東西像是才擺上去不久,所以攤位上居然沒有人看貨,黃蕭藝心中暗自竊喜,拉著蘇青青和霍思寧就往那攤位走去。
那攤主手上正在擦拭一件小香爐,看到有人過來,手上動作一頓,抬起頭來把不動聲色地看了霍思寧一眼和她身後的蘇青青一眼。
趁著霍思寧和黃蕭藝低頭在攤子上那批舊貨堆裡挑選的時候,蘇青青朝著那攤主微微頷首點了個頭。
老頭頓時會意,探究的眼神在霍思寧的身上掃了一遍又一遍。
霍思寧和黃蕭藝並未注意到蘇青青和那攤主之間的不對勁,這個攤主跟前擺放著許多亂七八糟的東西,密密麻麻一大堆看得霍思寧一陣眼暈。
她裝模作樣地在那些東西上摸了摸,其實並沒有看出什麼名堂。
不過霍思寧那心不在焉的模樣卻是讓那攤主誤會了,他眼中閃過欣慰和了然,衝著蘇青青不易察覺地示意了一下。
蘇青青臉上頓時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眼神掃過那攤販身下放置的一口大箱子,驀地神情一頓,拿起手中的一個三足鼎詢問道:“老闆,您這青銅鼎怎麼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