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邊結束通話了電話,季坤看向霍思寧:“我一會兒就要跟我朋友走了,你們想選什麼樣的和田玉,不如我來幫你們挑幾個?”
季坤到底不想就這樣光屁股走人,想了想還是決定還霍思寧和蘇青青這個人情。
霍思寧沒有表示,倒是蘇青青一臉的欣喜:“好呀好呀,有季老師您幫我們掌掌眼,也省得我們兩眼一抹黑,不知道從什麼地方下手。”
蘇青青從善如流,季坤也不推辭,帶著幾個人逛了一下,來到了一個攤位前蹲下,拿起一塊料子道:
“和田籽玉的辨別中,判斷籽玉的生熟度也是極為重要的,因為生熟度是斷定一塊和田玉的好壞以及價格的重要標準。”
“有的和田玉只值幾十塊一克,而有的卻要賣到上千塊,原因就在於籽料的生熟度。”
蘇青青疑惑:“生熟度?這是不是就跟翡翠一樣,同樣的雞油黃,但是有****地和玻璃種的區別?”
季坤倒是笑了:“你這個比喻只能說是勉強恰當,翡翠的判定只需要看種水地,但是和田玉里面的學問遠比翡翠要晦澀難懂得多。”
“新人剛入門通常很少能完全掌握生熟度這個概念,需要先學會看白度,然後看細度,密度,慢慢認識水線和脂粉,完全掌握了這些才能看料的生熟度。只有對生熟度有一定的把握,才算是真正脫離新手的範疇。”
蘇青青聞言一陣咋舌:“這麼難啊。”
難怪謝教授不讓她去研究玉石,說太難懂,以她目前的水平根本不足以掌握,蘇青青原來還不服氣,覺得謝教授是瞧不起她,現在看來是她想岔了。
季坤點頭,指著他手中的那塊料子笑著繼續道:“要選料,要看清楚幾個指標,純淨度,細度,密度和混厚度。”
“純淨度就不用我細說了,你既然知道翡翠,就應該知道,玉無瑕才值錢。”
“至於後面三個指標,綜合起來就是我之前說的生熟度這個概念,一塊好的料子,必有好的細度、密度和混厚度,這三個指標都達到了,才能算是一塊真正的熟料。”
“像我手裡這塊,它的細度密度都很好,但是欠缺的就是混厚度,它只是一塊嫩料,這樣的料子太生,價格就上不去。”
季坤語速快,專業術語層出不窮,但是卻並不會讓人感覺到緊迫和晦澀,尤其是他那帶有磁性的音質讓人非常的享受,不光蘇青青四人,就連周圍不少前來買玉石的人都圍了過來聽他解析。
後面有人點頭,一陣恍悟:“難怪他們維區人總說,這塊料五百歲,那塊料五千歲的,原來是這個意思啊。”
霍思寧心下暗道,這季坤果然厲害,隨便講解幾句都能讓人受益匪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難怪連央視都要請他去鑑寶欄目當專家。
季坤又從攤位上挑了另外一塊,還待再細說水線和脂粉這兩個概念,結果那邊就有人擠了進來,拍打著他的肩膀喊道:“你小子怎麼跑這兒來了,讓人好找!”
霍思寧聽到這熟悉的聲音,下意識地抬起頭來,看到來人,不由得愣住。(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