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寧將明料打磨,邊角的白霧一點點被磨掉後,很快一塊不過拳頭大小的翡翠就全解了出來。
霍思寧將明料放在清水中清洗乾淨,水淋過翡翠,整塊明料就好像透明的玻璃一般呈現在眼前。
純淨到近乎天然的顏色,無論是透明度還是水頭都比霍思寧之前見過的任何一塊翡翠要高。
眼前這塊翡翠甚至無需打磨拋光,它是真正的晶瑩剔透,純正到沒有半點瑕疵。
即便是霍思寧這種不懂翡翠的外行都能判斷出,這塊翡翠應該是玻璃種無疑。
因為無色玻璃種有一個最顯著的特點,那就是肉眼直觀帶有熒光,也就是行家所說的起熒。
在翡翠圈子裡,流行這樣一句話,“內行看種,外行看色”。
很多人買翡翠先看翡翠的顏色,但是其實翡翠不光是顏色重要,種地也重要。
在翡翠流行的這數百年,一直是以綠色為主流,但是隨著好的綠色翡翠越來越少,不少人退而求其次,開始追求好種地的其他顏色的翡翠,比如黃翡、藍水飄花、紫眼睛等,當然,玻璃種小無色翡翠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小無色雖然沒有綠色翡翠的豔麗明陽鮮翠欲滴,但是褪卻所有的奪目華彩,通透素潔的無色翡翠就如幽居深谷的蘭花一般空靈。
這幾年越來越多的收藏愛好者開始重視無色翡翠,也使得無色翡翠的價值逐漸升溫,越來越有同其他顏色的翡翠並駕齊驅的架勢。
一個玻璃種無色翡翠玉佛掛件,以前或許萬兒八千就能買到,但是現在卻需要數萬塊。
霍思寧手中的這塊小無色翡翠不過拳頭大小,做玉鐲子是肯定做不成了,但是做掛件蛋面卻是綽綽有餘的。雖然價值不算太高,但賣個幾萬塊錢還是有的。
一千多塊錢買回來,一下子就翻了數十倍,也算是大漲了。
霍思寧真想大笑三聲,什麼叫人品啊,不過是無心插柳,居然也能切漲,她這算不算好人有好報,傻人有傻福?
解出了兩塊高檔翡翠,霍思寧心情很不錯,看時間已經夜裡九點多了,她也不再繼續解石,將兩塊翡翠明料鎖進保險箱裡後,就從地下室出來。
回到臥室洗完澡她就準備睡覺,結果在收拾床上的拎包時,一個塑膠盒子從包包一側的口袋裡掉了出來。
霍思寧這才想起來,今天她去青木魚園這一趟,收穫的可不只是黑炭那隻獒犬,還有七顆看似不起眼實則很有來頭的金蓮種子。
不過之前她的注意力都在黑炭胃裡的那塊狗寶上,自然是顧不上這幾顆種子,這會兒處理完黑炭的事情了,她也多了幾分閒情逸致,對這幾顆種子不免好奇。
拿起來檢視了一番,霍思寧又查了一番資料,然而網上也只能查詢到一種名為旱荷的陸地蓮,這種花的別名就叫金蓮,並不生長在水中,而且種子也跟她手中的這種大顆蓮子完全不一樣。(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