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別墅後,霍思寧本打算在附近找家中介公司問問情況,沒想到半路經過一個生鮮市場。
她心念一動,腳步一頓就往裡拐了進去。
每一個地域的菜市場都有各自的特色,既然要在水產行業賺錢,就必須要知道這個地方的人愛吃什麼樣的海鮮,知己知彼才能一擊必中。
霍思寧下了車走進市場,四處都是小販叫賣的聲音。
生鮮的腥臭味沒有讓霍思寧退縮,她將那些攤位一一看過去,遇到價格高昂的野生魚種和活鮮時還會詢問攤主貨源是外地進口還是本土產品,得到滿意的答覆後才離開。
S市人愛吃海鮮,但是事實上S市的海鮮供貨市場上本土海鮮少得可憐。
事實上,上海本土水產資源並不豐富,每年黃江口捕撈的水產品不足S市人一年消耗的三分之一。
於是一大批國外水產品遠渡重洋而來。
國外的水產品霍思寧可撈不著,但是黃江裡的河鮮她還是可以染指的。
若要說黃江裡面什麼魚種最貴,當然要說到黃江三鮮了。
所謂的黃江三鮮,即是指黃江刀魚,黃江鰣魚和黃江河豚。
尤其是野生刀魚和鰣魚,這兩種魚的價格通常都在千元以上,在水產市場以淡水魚貴族著稱。
不過據說黃江鰣魚已經早在八十年代就已經絕跡,霍思寧將目光放在了野生黃江刀魚上。
雖然說刀魚這個時候見見洄游,數量上相對較少,但是霍思寧還是準備在租好房子後就去黃江試試運氣。
從生鮮市場出來,霍思寧也沒有急著回去。
順著老弄堂往裡走,能看到一些牆面上貼著招租小廣告。
雖然不知道靠不靠譜,霍思寧還是認真地用筆將那些電話記了下來。
這個時候就發現手機的重要性了。
之前在白雲鄉的時候霍思寧還不覺得,農村裡用手機的人少,就算有事也多是用座機。
但是來了S市,沒有手機就顯得很不方便了,霍思寧覺得還是得去買個手機。
雖然她手中錢不多,但是該花到底還是得花。
再說以後她要賣水產活鮮能用得上,有個手機起碼方便和人聯絡。
想到這兒,霍思寧也不猶豫,抬腳就朝手機城走去,很快她就拿著一支舊式諾基亞彆扭地走了出來。
用慣了智慧機,陡然使用這種九個按鍵的直板機還真是不太習慣。
看了看時間才不到十點,霍思寧將她在那些招租廣告上抄寫的房源資訊拿了出來,按照對方留下來的號碼打了過去。
沒想到連打了幾個對方都稱自己是中介而非房主,霍思寧頓覺黑線,無奈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撥通了最後一個號碼。
電話響了很長時間才被接起,那邊一個聲音嘶啞的老太太接了起來:“儂找哪位?”
霍思寧心下一喜,看來這回應該不是中介,忙問道:
“您好,我在弄堂裡看到您貼的招租資訊,請問您的房子租出去了嗎?”
那老太太聽了一頓,有些不耐煩地抱怨道:
“原來是要租房子啊,阿拉還以為是那個噶梁來幫唔看魚咧。房子還沒有租出去,你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呀?”
前面那句話是上海方言,霍思寧沒有聽懂,正暗自猜測那話的意思,後面這句話用的卻是正常普通話,霍思寧聽懂了,頓時鬆了口氣道:
“我是一個人,請問您能告訴我具體地址嗎,我想去看看房子。”
那老太太漫不經心地應了一聲,將地址報了一遍就直接將電話結束通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