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書畫、古籍原本應該是周世濤的強項,正常情況下,以這位的強勢和身份地位,是不可能在這個他最擅長的門類上讓別人指手畫腳的。
但是,這一次,周世濤卻自動禪位讓賢,任由一個老太太來主導,這不可謂不稀奇。
這也讓霍思寧對這位傳說中被稱為“巧奪天工”的織補大師,充滿了好奇。
沒錯,就是織補。
馬王堆帛書,歷經的就是這樣一個艱難的過程。
書畫古籍這個門類,歷來都是文物裡面的一個大類,其修補技藝,也是古董門類之中傳承改進得最為完善的。
書畫修繕的根本,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分別是洗心、揭舊、託補、全色,這四個階段合稱為洗揭補全。
但這是用古代的草紙生宣製作的書畫修繕的根本技巧,但馬王堆帛書卻並非是寫在紙張上,而是在絹帛上。
古代絲絹大多都是蠶絲製品,蠶絲屬於生物蛋白,經過上千年的風霜演變,時間一久,就會變得脆弱不堪,隨便一動就有可能脆成沫沫,所以在修復還原的時候,需要格外小心。
霍思寧是沒見過當初那馬王堆帛書剛出土的時候是什麼模樣,但是卻也想得到這東西在張秀春的手裡進行還原的時候有多艱難。
但這位教授卻從未氣餒,耗時了近十年的時間,一直孜孜不倦地在研究和磨練技法,最後終於運用織補技藝,將整本絹本著作還原面世。
這樣的恆心和毅力,確實是值得人佩服。
所謂織補,就是在布帛之上,利用經緯線紋路,將破的地方都補好。
這樣的技法聽起來簡單,但其實是非常難的。
馬王堆帛書採用的布帛在當時可能是非常高超的絲織品了,但是拿到現代來看,卻是很普通的。
再加上經過一千多年的耗損,想要將破的地方補起來,本身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而且帛書上還牽涉到了十多萬的文字圖畫記載,這些文字將經緯線遮住了,要重新恢復帛書的原貌,其中的棘手問題可以說有一籮筐。
也得虧是張秀春拿到了那本馬王堆帛書,才能完成這個艱難的任務,這其中,有一個重要的關鍵,就是張秀春的出身。
這位老太太,曾經是名門閨秀,據說是湘繡織物大派出身,從小就浸潤在湘繡技法之中,傳承了家族的湘繡本領,在女紅上面有著精湛的技術。
後來這位老太太又得到了新派的教育,甚至留洋米國,稱為了當時的新派女學生。
正是因為這樣的特殊經歷,這位老太太才會進入到考古這一行,也別樹一幟地將她的湘繡技能與紡織品修復結合在了一起,創造出了一個獨立的織補手法。
這個手法一般人可能沒聽說過,但是周世濤這些老頭們,卻是對此有非常深的瞭解。
周世濤甚至親眼見識過張秀春利用這門技術修補過一件破損非常嚴重的蘇軾的絹本畫作《竹石圖》。
那張《竹石圖》原本黴斑恒生破爛不堪,但是在張秀春拿到畫卷進行過織補處理之後,最後修補出來的畫卷,卷面整潔線條清晰,宛如新作,堪稱神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