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沒有周朝的八百年,有漢朝的四百年也不錯。
第二天。
李二便又單獨召見了李重。
李重聽完了以後,只想說,李二你是在想屁吃。
要是真的那麼分封,估計三百年都沒有了,因為晉朝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陛下應該想的是怎麼集權,而不是分封。”
“分封難道就真的不行?你知道歷史,所以史書上怎麼說的?”
李重便道:“史書上說,伱最終還是被勸止了分封。”
李二便道:“所以,這就是大唐為什麼只能有三百年的原因。”
李重:“……”
李重在想,自己該用什麼理由來說服他才好。
結果……
這一坐就又是大半天。
有時候吧,李重真的覺得李二有點天真。
最後……
李重只能是說道:“分封,也不是不行!只不過不能像你這麼封!”
李二:“那怎麼封?”
李重便道:“比如說,我是說比如,現在大唐的土地不能動,大唐以外的,可以分。”
李二:“……”
李二:“朕不是很明白。”
李重解釋道:“我知道,你之所以支援分封,是覺得這樣有利於國祚,但事實卻是,人都是自私的。像晉朝,不就是個個封王都想自己當陛下,所以才有了八王之亂?”
“周朝跟漢朝之所以分封能行得通,那實質也完全不一樣,尤其是周朝的分封。周朝,說白了,一開始也就是國都附近那巴掌大的地,他的分封,實則是把貴族功臣都分封出去,為它開疆拓土,因為它所分封的那些土地,本來也不是它的,至少不全是它所有的,因為當時還住著不少其他的蠻夷戎狄呢,並且很多土地、農田,也都還沒有被開墾出來,是那些封王一點點地把原本都是荒地的土地給開墾出來,才最終有了大周的繁盛。”
“而漢朝呢,如果沒有漢武帝的推恩令,諸侯們可能早就造反了。漢武帝為什麼要推行推恩令?他是覺得無聊,無所事事,才這麼做的嗎?那還不是看到了這些封王對自己、對朝廷已經構成了威脅,覺得不能讓他們繼續做大,所以才推出了推出恩。”
“你倒好,生怕後代子孫不像司馬家的八王之亂,生怕長子嫡孫,正統的皇位繼承人,不像漢武帝一樣,怕被諸侯王從皇位上一腳踹下來,所以才想出了推恩令。”
“然後我說的可以分,是指可以學周朝,周朝一開始不就是長安這一片,如果你把大唐現在的國土全部看成周朝以前的國都,再把大唐以外的土地,都看成什麼齊楚燕韓趙魏秦,那這種可以分。”
李二便明白李重的意思了。
可問題是……
李二又不傻,外面的那些地,白送都沒人要。
那就不叫分封,那應該叫流放更加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