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臚寺的官員一愣,隨後便將對方的國書奉上。
李重一看,這不是小日本嗎。
不過現在他們還沒有改用日本這兩個字作為正式的國名。
見自己老師眉頭一皺,顯然這件事情並不簡單。
李承乾便道:“老師覺得有什麼問題?”
李重回道:“這倭國來的,可都不是什麼好人啊,真想現在就乃一組特他。”
然後跟李承乾介紹道:“這倭國,在大唐東北邊的海上,是孤懸在海上的一個小國,國土大小,差不多……這麼大。”
李重徒手給李承乾畫了一張地圖。
然後繼續講解道:
“其國人長得像侏儒,高個子的不多。由於其國內沒有像我們大唐這麼完善的各種禮儀與法度,因此,從隋朝時起,他們就不止一次派遣使者,來向中原學習。”
“這一次,應該是第一次想跟大唐建立關係?”
李重問鴻臚寺的官員。
鴻臚寺的官員,鴻臚寺卿也是回道:“這確實是第一次!”
李重便道:“我就知道。這是嚐到了甜頭,現在又想派人來學習來了。”
然而李重這話,就讓李承乾,以及鴻臚寺卿這樣的古人很是不能理解了。
什麼叫做嚐到了甜頭?
我中原的禮儀、風俗文化,傳到了蠻夷之地,這難道不是一件好事,即便是放到不管那一個朝代,這都是一件十分值得歌功頌德之事。
因而李承乾便道:“老師好像不太喜歡這個小國?”
李重回道:“這不是喜歡不喜歡的問題,而是,這對大唐,將來是一種威脅。倭國這種小國,跟突厥這些草原上的民族,其實沒什麼不同,都是畏威而不懷德。要是真的讓他們學到了好的東西,他們回去把自己的朝廷一建好,到頭來,等他們實力壯大了,他們必然就會反過來攻打我們。那麼將來,大唐的東南沿海,就會產生倭患。因而,讓他們來學習我們好的禮儀、風俗,其實,就是給對方來攻打我們的機會。”
鴻臚寺卿此時卻彷彿有著不一樣的看法,道:“我有點不是很贊同太子太師的想法。”
“你說。”
“難道我們教化他們,讓他們明禮儀不好?他們明瞭禮儀以後,自然也就知道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所以我以為,恰恰是讓他們明白了禮儀,他們才不會對我們有什麼想法。”
李重便道:“你這麼說,其實也沒錯。教化,對於蠻夷來說確實是最好的。但是,我擔心的是,他們所學到的,不僅僅只是教化那麼簡單。他們可以從大唐學走最新最好的兵器、鎧甲的製作方法,學習到最先進的天文、耕種上的知識,甚至帶走大唐優良的糧食種子,拿回去耕種,以養活更多的人。”
“你以為他們來真的只是為了學習禮儀?”
“他們是為了學到對他們有利的東西,回去強國強兵。”
“而且倭國與突厥還有些不同,突厥就算是想學,他們那草原上,就只有草跟馬羊,因此學了也沒用。而倭國則不同,他們跟我們差不多。並不缺土地耕種糧食,也不缺各種打造兵器用的礦石。”
然後兩人便沉默了。
李承乾:“那老師伱的意思是?”
李重:“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