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見李二很有耐心,也一點都不生氣,“那你說說,朕什麼時候會死?”
“649年7月……”
“換算一下的話,就是貞觀二十三年,死於服食丹藥。”
“李家人,由於患有一種叫做風疾的遺傳病,所以,即便你早年並不相信丹藥能長生不老,能治病,可到了生命垂危的時候,你還是不得不開始學別人服食,結果,就因為服食了丹藥,反而身體更差,據後世推測,你極有可能是自己吃丹藥吃死的。”
只能說,李重這話說得很嚴謹。
一點毛病都沒有。
而李二,揣摩著他的話,似乎也沒找出什麼很明顯的破綻。
他的確不信丹藥能讓人長生不老,能治病,不過,這據後世推測,又是什麼意思?
“你的這句據後世推測,是什麼意思?”
李重便解釋道:“因為古籍史書往往不一定會記載歷史的全貌,因此,具體你是怎麼死的,死因具體是什麼,也只能是靠後世之人自己去推測了。”
“史書上,只會寫你駕崩於含風殿,廟號太宗,諡號文皇帝,然後便是新皇登基。”
李二聽到這,也是饒有興致地接著問道,“那我駕崩了以後,是誰繼位?”
李重:“不好說。”
李二:“為何不好說?”
李重:“這會影響原來的人的命運。反正,可以明確的是,絕對是陛下的子嗣繼位。”
李二:“那你的意思是,應該不是現在的太子繼位了?”
李重:“對。因為你死的時候,李承乾已經比你先死了。”
李二:“那太子又是怎麼死?”
李重:“這應該要從長孫皇后開始說起。”
“長孫皇后死於貞觀十年,後素有氣疾,也就是等這位賢妻良母死了以後,太子開始性情大變,最後,便死於被流放的路上。”
說實話,李二一點都不信。
“可你說這麼多,你都不能證明你就是來自一千年以後的人。”
李重:“近一點,會發生的事,我也知道一些,比如說貞觀初年,長安會有一場大蝗災。算算日子的話,離現在,也只有差不多半年了,然後,還有,貞觀四年,突厥會被大唐打敗,而且,頡利可汗會被抓到長安城來跳舞。”
“當然,跳舞只是後世人的調侃,不過,三年之後,大唐的確會打敗突厥,一洗渭水之盟的恥辱。”
李重已經慢慢地進入狀態,不少曾經看過的小說,史書的記憶,都被啟用。
所以,不管現在李二問什麼,他都自信可以從容應對。
而李二,看著李重一點都不慌張,甚至一點都不心急,也是在考慮他這話的可信度。
“你說,明年長安城會有蝗災?”
“不錯。你還自己親自表演了一番吃蝗蟲呢。史書上是怎麼說的來著,人以谷為命,而汝食之,是害於百姓。百姓有過,在予一人,爾其有靈,但當蝕我心,無害百姓。於是……蝗災很快得到了平息。當然,我覺得,這更像是一個故事,雖說你可能真的吃過蝗蟲,但是,寫這史料之人,不是這時候出生,因此,我有點懷疑他是在有意地美化你。美化你的關心大唐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