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特涅對英國的期待並不高。
就如朱靖垣說的那樣,英國未來的國王繼承人,是大明皇帝的皇子。
雖然他現在只是個孩子,還是第三代的繼承人。
但是它的存在本身,就已經直接將英國王室與大明皇室繫結了。
現在跟英國宣戰,基本上等同於向大明宣戰。
奧地利在戰爭開始之前,拒絕成為大明的藩屬國,等到本國真的陷入戰亂之後,再想要申請成為大明的藩屬國,大明很可能是不會接受的。
那時候接受奧地利的加入,相當於主動加入這場戰爭。
關鍵是這個選擇權在大明的手中。
無論大明皇帝是考慮大義,還是單純的考慮利益,都不會在奧地利人想要大明加入的時候加入。
但是英國被入侵的時候,如果防禦部隊真的扛不住了,國王可以提前傳位給外孫。
那樣英國就會直接成了大明皇子的國家。
這樣大明軍隊可以理所當然的,也已經不得不直接加入戰爭了。
這個選擇權和主動權在英國國王手中。
當然,英國國王這麼做,也相當於把國家送給大明,是基本上沒有條件的融入,大明也不算吃虧。
普魯士和露西亞人明白這一點,英國人自己也是完全明白這一點的。
所以普魯士會投鼠忌器,英國人也會有恃無恐。
如果沒有大明,泰西大陸某個國家,展現出了統一歐陸的姿態和能力,海外的英國人可能會想辦法干涉。
否則泰西大陸真的統一了,那海島上的英國人就會被邊緣化。
但是這個世界已經連線在了一起,歐羅巴和神州不再是孤立的兩個文明區域。
特別是已經有了大明這個無可置疑的世界霸權國家。
如果大明無意於繼續維持泰西大陸諸國之間的均勢,那英國人同樣也就沒有維持那種狀態的意義了。
註定成為大明皇子的國家的英國,永遠都不會被邊緣化了。
所以現在英國人的壓力是最小的。
他們其實完全可以坐看泰西大陸諸國打成一鍋粥。
現在奧地利想要拉英國人入夥,一起主動遏制普魯士的計劃,成功率是非常低的。
不過梅特涅反正都出來了,高低得去英國走一趟。
最起碼要確認英國人的態度,到底是不是要在那邊看熱鬧,到底願不願意趟這趟渾水。
然而事情的發展卻出乎了梅特涅的意料之外……
梅特涅見到英國國王喬治四世之後,見禮打招呼之後說明了來意。
然後喬治四世確實表現的興致缺缺,但是英國王儲夏洛特公主卻表現出了很高的興趣。
夏洛特直接催促著自己的父王,接受了梅特涅的建議和想法,表示願意奧地利以及法國一起遏制普魯士。
梅特涅甚至有些措手不及的感覺。
但是既然英國願意加入,那絕對是大大的好事。
所以接下來,梅特涅馬上和法國的外交人員一起,跟英國人討論具體的合作方案。
一天的忙碌結束後,喬治四世在王宮舉行了宴會,宴請奧地利和法國的外交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