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題洩露一事既然已經鬧到了明面上,那麼徹查就已經是無可厚非的事情,但是真正讓人舉棋不定的,則是徹查的人選。
「微臣以為,事涉國本,不容小視,當令三司徹查此事,以正朝綱。」吳王進言道。
「聖上,微臣以為不可。」鄭鴻當即出來反駁,他似乎意有所指道:「此次科考的副考官之中,大理寺卿與刑部尚書之子在科考的考生之列,刑部的宋侍郎與大理寺的段少卿又是主考官之一。縱然舉賢不避親,可是科舉事涉國本,茲事體大,絕不能有一絲的冒險。」
蘇長泰亦是附和,「是啊,鄭將軍所言有理,如今三司之中,有兩司的***已然牽扯進其中,再令其查案已是不妥。這兩司的官員,理應避嫌才是。」
刑部與大理寺的官員皆是不服,但是奈何自己有瓜李之嫌,辯駁不過對方。
這一點,就是孟頌延也沒辦法出來反駁。
而且他這話意有所指,瓜田李下的官員其實何止是兩司***,要知道,這回的副考官人選可是孟太傅與吳王親自擬定。只不過以蘇長泰的資歷,並不敢明著跟這兩人叫板罷了。
管知壓住眼底的得意,又看了容治一眼。
容治抿了抿嘴,他知道管知這是什麼意思,這是示意他開口的意思。話已經說到了這個份上,三司的官員再無與他的一爭之力,只要他稍稍爭取,他就能負責這個案子。
只要按照管知的要求查下去,他就能順順利利的平步青雲。
事情怎麼會落到這樣的地步,縱然知道神策軍絕不會放過詹歧睿,但是依著管知的性格,應該是會在科舉場上,藉著人贓並獲才對,不會這麼早的出手啊。
這必定還有人在其中推動。
趙妤……
容治一下子就想了起來。這望京城中,不僅有為非作歹的宦官,更有數不勝數的暗探。他們蟄伏在暗,等待時機一步一步的蠶食北齊。
「聖上,微臣有一事稟報。」容治最終還是站了出來,他清逸的面龐上滿是正色,可是他的話,卻與他的正氣顯得那麼格格不入,「其實微臣在前些時日,途徑一家食肆之際,就見到了有人疑似售賣考題。只是微臣畢竟不是考官,不知考題,而科舉之事又牽扯到兩部***與皇家顏面,微臣不敢輕易上奏,恐擾聖上清聽。於是便越俎代庖,擅自調查,本來今日剛調查出一些眉目,卻不曾想還沒來得及上奏,鄭將軍就先行一步。」
他的話,奉承而又攀咬。的確像是一個宦官黨羽。
刑部和大理寺的官員聽到他這話,恨不得直接將人撕碎,他口口聲聲說什麼「不敢輕易上奏」,顯得他們多凶神惡煞似的。自己卻踩著他們上位,成了清正直臣。
御史臺也是三司之一,容治這個時候開口,其心思昭然若揭,他不僅是想要將活搶到御史臺,更是想要將事情獨攬。
….
本章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
元嘉帝面色訝異。